暑气渐消,秋风渐起,处暑节气悄然而至。此时昼夜温差变大,空气湿度降低,秋天“干燥”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在中医理论中,肺和秋天的气候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一个脆弱的器官,喜润而恶燥。在燥气盛行的秋季,肺也成为最易受外邪侵扰的脏腑。如果没有把肺保护好,让燥气侵袭肺部,就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其中“宣发”是指把身体里的水分和新鲜气息送到全身,润泽鼻咽、皮肤;“肃降”是将代谢废物与多余的水排出,维持呼吸通畅。
一旦燥邪伤肺,肺失宣降,身体就会发出不舒服的信号。比如早上刚醒,就觉得鼻子干、喉咙痒,忍不住想要揉鼻子、清嗓子;要是说话多了,喉咙更是干得发紧,甚至有点隐隐作痛;还有不少人会一直咳嗽,有痰黏在嗓子里,咳半天都咳不出来。若不及时调理,燥邪持续伤肺,不仅会让呼吸变得不畅快,还可能导致咳嗽迁延不愈,进一步损耗肺气,影响身体的免疫力。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可以选择对症药物进行应对。如中成药连花清咳片,具有清肺、止咳、化痰等多重优势,不仅能快速止咳化痰,还可缓解咽喉干痒疼痛等症状,且是纯中药,安全性较高。另有研究证实,连花清咳片能显著抑制呼吸道的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细胞免疫,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降低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
此外,处暑节气养肺润燥,日常应该做到这几点:
1.饮食调养
适当多吃百合、银耳、梨、藕、萝卜等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可以帮助滋养肺阴,缓解秋燥。还可以适当增加山楂、柠檬等酸味食物,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润肺化痰,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
2.起居调护
处暑后天气渐凉,可以逐渐减少空调的使用,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菌滋生,保护呼吸道黏膜。还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适当午休,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使肺部得到充足的休息。
3.合理运动
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调节心情,有利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建议运动前半小时补充适量水,运动过程中可随时补充少量水。不推荐进行过于激烈的竞技性运动,会让身体水分大量流失。
4.笑口常开
中医认为“肺主悲”,如果总是情绪低落、唉声叹气,就会损伤肺气,导致肺部功能减弱,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应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平衡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有利于肺扩张,人在笑时还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总而言之,处暑时节养肺,核心在于润燥滋阴、保持肺气清肃通畅。肺气顺畅,呼吸才能安宁。而咳嗽正是肺气不清、宣肃失常最常见的外在信号。一旦出现,需要务必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才能让肺气始终保持清润通畅,为整个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