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本科生贾包晴参与开发了一种新型的CCL2清除仿生纳米诱饵水凝胶,重塑单核细胞募集和巨噬细胞极化,有效治疗牙周炎。为牙周炎这一全球高发的慢性炎症疾病提供了创新治疗方案。
炎症风暴下的牙齿危机
牙周炎被称为"沉默的口腔杀手",全球近半数成年人受其困扰。该疾病由致病菌生物膜与宿主免疫过激反应共同作用,导致牙槽骨持续破坏。传统治疗难以阻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异常浸润,而关键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CCL2)就像炎症"集结号",不断招募免疫细胞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CCL2不仅是炎症细胞运输的导航信号,更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核心开关。"
纳米诱饵上演"细胞伪装术"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巨噬细胞膜包裹的纳米颗粒(M-CNPs),通过仿生技术赋予其与天然细胞膜相同的表面受体。这种"细胞替身"能精准捕获牙周袋内的CCL2分子,阻断其与真实免疫细胞的结合。更巧妙的是,团队将纳米颗粒嵌入温度敏感型水凝胶基质,使其在体温下形成半固态"药物仓库",实现病灶部位长期缓释滞留。
图2M−CNPs@Gel的制备与牙周炎治疗的示意图
多维度调控打破炎症闭环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策略,利用仿生纳米诱饵水凝胶消除CCL 2诱导的炎症反应。体外结果表明,M-CNPs通过多步骤实现M2巨噬细胞极化和炎症细胞因子调节,阻断CCL-CCR 2-PI 3 K通路和清除ROS。体内研究表明,M-CNPs @Gel竞争性调节炎症微环境中的CCL2水平,通过纳米诱饵策略干扰促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向病变部位的募集。
图3M−CNPs@Gel促进体内牙槽骨再生
智能靶向凝胶助力牙周炎精准治疗新探索
"这项技术为传统抗生素和机械清创提供了新的补充方案。"研究人员表示,"仿生设计让药物具备智能靶向能力,而热敏凝胶延长了局部药物驻留时间。"目前团队已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与多家医院合作推进临床试验。未来该平台技术可拓展至口腔黏膜病、种植体周围炎等治疗领域,为生物材料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开辟新方向。
这项由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研究,不仅为牙周炎治疗提供了新范式,更展现了中医药院校在交叉学科研究中的创新能力。随着仿生医学与纳米技术的深度融合,口腔疾病的智能化治疗时代正加速到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