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及广东省新冠感染数现抬头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5月8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监测期内(3月31日-5月4日)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7.5%升至16.2%,住院病例阳性率由3.3%升至6.3%,新冠病毒已成门急诊就诊量首位病原体。广东疾控局最新报告显示,4月全省新冠感染发病数达23188例,较3月(3548例)环比增幅超五倍。
针对公众关心的用药、就医及中高考家庭防护问题,5月15日南都记者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教授。
新冠阳性率攀升但重症率低
“当前发热门诊病例总数未明显增加,尽管新冠阳性占比翻倍,但住院重症患者极少,目前医院感染ICU暂无危重症病例”,蔡卫平认为,距离去年7-8月疫情高峰已过10个月,人群抗体水平下降,夏季前出现小高峰属正常现象。
5月12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2025年4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数居首位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较3月份增幅明显,流行性感冒发病数则有所回落。
彭劼教授用具体数据佐证了这一趋势。“从我院门诊监测数据来看,3月份新冠阳性检出率约为7%-8%,4月份升至15%左右,5月份进一步上升到20%-30%。虽然就诊总人数变化不大,但新冠阳性患者的绝对数量确实在增加,这与疾控部门公布的监测结果高度一致。”彭劼说。
蔡卫平特别提醒,新冠病毒的季节性特征已经不像疫情初期那样明显。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也可能出现局部小高峰。因此,全年保持适当的防护意识很有必要。“若出现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建议先自测新冠抗原,阳性尽早服用抗新冠药物,阴性可考虑抗流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