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颜色,代表它不同的受累区域和时间的一个关系,Aβ和Tau在时空上到了中晚期,是有很大的交叉与重叠。但是在早期,Aβ主要是在额叶、顶叶,而这个Tau却主要在内侧颞叶和海马,这都是和记忆力密切相关的区域。
而归纳到右侧,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强调早期诊断?因为早筛查、早诊断、早获益。生物标志物最早出现的是Aβ,它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的15~20年,就已经出现一个线性的改变,真正等到结构的改变,甚至是认知出现问题的时候,他脑脊液的值已经达到了异常,而不会随着症状的加重而继续变化。
这是生物标志物方面给我们的一个重大提示。再看看国际社会对这个疾病是怎么样去给予诊断,怎么样去招募做临床试验,或者做它的队列研究。
左侧这个图,原汁原味来自于美国FDA的官网。它提倡AD(阿尔茨海默病)要用A、T、N这三个尺度,去给它做一个框架性的划分。
如果Aβ是阳性,他就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如果他再有Tau的阳性就很可能,如果再加上神经退变,那他基本上就确定是,所以这三类综合起来,我们管它叫做AD的疾病谱。
反过头来,如果Aβ是阴性,我们就会认为他可能不属于AD的病例范畴,如果A是阴性,但是Tau是阳性,他可能是非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如果Aβ和Tau都是阴性,但是有神经退变,还要考虑其他所导致的神经变性疾病。
所以说在量表的基础上,早期用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让我们更精准地早期锁定他所属的疾病类型。
2018年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我们的临床,特别是研究型医院,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范式。
我们诊治的重点、重心,要从AD的临床轻中度,向更早期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过渡,就是MCI(认知功能障碍)和主观认知,甚至有的病人没有这种认知的自我感受,他觉得自己一切都很好,但是他可能有可疑的阳性家族史。
这部分人群如果你光靠量表来识别,是很难早期诊断的,但是我们用了生物标志物,很可能在他出现症状之前的15~20年,他的一些脑脊液指标、血液指标,就可能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改变。
我们当前的治疗,还是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希望能够稳定症状,甚至有可能让他的疗效再好一点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能够更早期地识别,更精准地进行管控。
所以说这个诊断依据,我们就特别强调一个,到了医院以后不仅仅要答量表,还需要做一个腰穿的检查,如果说你不适合做腰穿,影像学当中结构的磁共振、功能的磁共振,甚至是分子影像学,就是Aβ或者Tau-PET(正电子扫描)就更有提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