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质本质由遗传决定,中医治疗时重视辨别个体为阴虚或阳虚,两者差异显著,治疗方法与用药亦各有侧重。错误用药可能导致体质更为虚弱。
中医理解阴阳,通常将腹部视为阴,背部为阳;血液属阴,气息属阳;内部脏器为阴,外部腑器为阳;身体外侧属阳,内侧归阴。"虚"意味着某种缺失,故阳虚意味着阳气不足,阴虚则是阴分减少。
阳虚多由气血不旺引起,表现为手脚冰凉、惧寒。阳虚体质者舌体偏胖,颜色淡粉。饮食上需补充阳气,推荐食用羊肉、鸡肉、虾、山药、核桃、生姜、鳗鱼、韭菜、红枣及荔枝等食材,能有效提升阳气。
相反,阴虚源于血液不足,导致情绪不稳、体温升高、夜间盗汗及易怒。阴虚者的舌象则偏瘦、舌苔少,舌色偏红。适宜食用鸭肉、黑鱼、甲鱼、莲藕、莲子和枸杞等食物,以滋阴降火。
无论阴虚或阳虚,每种体质均有其特有优势。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自身体质,并采取相应调理措施,辅以日常细心养护,便能促进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