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制顺序的先后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食材与食材之间,食材与盐之间,食材与其他调料之间。
食材间的先后顺序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容易熟、不耐长时间加热的食材要后放,比如上面提到的肉和菜一起烹调时应该先放肉,后放菜。
在烹调中,一般提倡晚放盐,这不但因为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盐量要少,还因为晚放盐还能让肉较嫩,菜更脆。如果炒蔬菜时盐放得太早,盐与菜共同翻炒时会造成锅内菜的渗透压升高,蔬菜失水,使得炒出来的菜外观“干萎”。而凉拌菜时放盐过早,会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
还有一些调料也需要注意烹调顺序。味精经过高温加热会失去鲜味,不适合加得过早。而辣椒、花椒、胡椒之类的调料,风味物质需要从固体中萃取出来,加得太晚难以充分萃取,影响调味效率。醋也不能放太早,容易挥发,如果要求菜有酸味,最好在出锅前再加一点。
《舌尖》贴士五:巧妙添加,丰富美味
代表菜式:蚝肉薯粉
用番薯粉打浆,包裹蚝肉,烙出的蚝肉汁水饱满、不失鲜味;和面时只用新鲜鸭蛋,不加一滴水,制作出的云吞面爽滑弹牙……多种食材的混合添加,造就了中国美食的丰富多彩。
除了番薯粉和鸭蛋外,很多食物在烹调中也能发挥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盐。在做鱼丸等肉丸时,少加些盐,可以增加蛋白质表面的电荷水平,从而增加肉丸的吸水能力,让肉丸吃起来更加水嫩饱满。在煮玉米、银耳莲子羹等一些甜味菜肴时,也可以加少许盐,可使甜味更加纯厚。
糖。在制作泡菜时加适量的糖,有利于乳酸菌生长繁殖。在炒菜时如果不慎放盐过多,甚至辣椒放多,放一些糖可缓解过咸或过辣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