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西藏阿里冰雪未尽,草原初绿,壮美而神秘。在这苍茫高原即将迎来生命复苏的时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生命援救,在这西南边陲的世界屋脊上成功托举起生命的希望。
患者为一名37岁藏族男性,因剧烈胸痛紧急入院,术前CTA提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破口近左锁骨下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大径达38mm,一旦破裂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情况十分危急!
(图:术前影像)
手术迫在眉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内科靳志勇教授迅速联合多学科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由于患者夹层破口近左锁骨下动脉,锚定区不足,行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时需将锚定区前移至左颈总动脉后缘,这将造成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可能引发脑缺血、左上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考虑到患者夹层破口位置,手术团队决定采用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隔绝夹层破口,同时实施原位开窗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以保障分支血供。
(图:手术团队合影)
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血管介入科彭怀玉教授、马磊教授的指导下,手术顺利完成。本例手术为西藏阿里地区首例成功实施的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选用先健Ankura II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联合Fustar可调弯鞘与Futhrough主动脉覆膜支架破膜系统,协同实现精准破膜与高效操作。
AnkuraⅡ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采用双层ePTFE覆膜,易破膜,开窗后形成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窗口,有效避免织物撕裂、纤维脱落等风险,降低远期内漏发生率,确保开窗形态的长期稳定。
Futhrough破膜系统作为全球首创、专为原位开窗设计的破膜装置,搭配Fustar可调弯鞘使用,可精准控制破膜角度,减少血管损伤。在左锁骨下动脉的原位开窗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适配性与操作优势,为复杂主动脉病变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手术团队全神贯注,一分一秒,与时间赛跑。先健外周血管团队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第一时间响应,驰援现场,严阵以待,以随时为手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彭怀玉教授、马磊教授和靳志勇教授团队为患者实施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在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介入导管室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团队通过患者右侧股总动脉及左侧肱动脉穿刺建立介入通路,经造影确认夹层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情况后,经右侧股总动脉植入先健Ankura II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定位于患者左颈总动脉后缘并释放。紧接着,手术团队通过患者左侧肱动脉置入Fustar可调弯鞘及Futhrough原位开窗破膜装置,在对Ankura II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精准破膜后,使用外周球囊逐级扩张开窗部位,随后通过扩开的窗口植入SilverFlow覆膜支架顺利完成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重建。
术后造影显示,患者主动脉夹层隔绝完全,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无内漏发生,累计失血量仅数十毫升,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安全离室。术后一周CTA复查显示患者恢复良好,已达出院标准,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图:术后影像)
血管里的致命裂痕——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作为人体“生命主干道”,是连接心脏与全身脏器的核心动脉,承担着向头颈部、躯干及四肢输送含氧血液的关键功能。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内膜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发生撕裂后,高压血流冲入主动脉中膜,导致中膜分离并形成真假两腔的致命性血管急症。这道“裂痕”一旦破裂,大量血液将瞬间涌入胸腔或腹腔,抢救时间将以分钟计算!
对于累及重要分支血管(如左锁骨下动脉)的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时,往往会因锚定区不足导致内漏或分支缺血。
(图: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示意图[1])
原位开窗技术通过在体内直接进行针刺破膜开窗,为这类复杂病变提供了精准、安全、高效的腔内解决方案。该技术可在隔绝夹层破口的同时,通过于覆膜支架上扩开的窗口,植入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分支动脉血流,保障重要脏器和肢体的血供。
【雪域曙光】“无距”守护高原生命线
西藏阿里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接壤,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因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制约,复杂病症患者就医往往需翻山越岭,辗转千里,不仅为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更易错失救治的最佳时机。
如今,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让当地患者足不出藏即可享受先进的腔内介入治疗,不仅显著提升了当地血管疑难重症的救治水平,亦极大的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与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这不仅是区域医疗技术的又一次重大跨越,更是在国家政策推动与医者不懈努力下,与民族医疗器械企业共同以原研创新成果服务基层、守护边疆百姓健康的生动缩影。在这世界屋脊的生命禁区,先健与医者并肩作战,以专业与担当“无距”守护了这雪域高原的壮美生命线!
创行万里,心至山海
从西藏山南到阿里地区,先健多年来深植中国医疗实践,聚焦基层临床需求,致力于以突破性原研创新成果和专业高效的全流程技术支持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千家万户,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当民族创新技术穿越山海于基层临床“落地生根”,我们传递着的是医疗创新的真正温度。每一次技术下沉,都是对生命所需的坚定抵达;每一次创新突破,都是对健康承诺的真诚回应。我们愿以持续涌动的创新力量,筑起一座座温暖而坚定的生命堡垒,让无限的健康希望跨越高原、穿越乡野,点亮世界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1] 指南与共识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