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67岁阿姨晒背2小时导致脑出血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晒背作为一种备受推崇的养生方式,缘何会导致脑出血?到底还能不能晒?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蔡桂兰在7月21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指出,晒背并非是脑出血的直接病因,长时间的高温暴晒加上该患者脑动脉瘤的基础病变才是脑出血的根本原因。
为此,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在高温天晒背时需要格外注意。
针对上述病例,蔡桂兰表示,该老年女性患者在高温正午持续暴晒两小时,导致大量出汗、血容量减少,可能引发血压显著波动。同时,出汗导致的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了身体负担。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对既往存在的脆弱的动脉瘤壁形成压力,最终促使其破裂。
“对于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若进行日光浴,需格外谨慎。目前虽无明确指南规定具体时长与时段,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首要原则是适度,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建议初始控制在10~20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循序渐进。时段选择上,应避开正午前后,选择在早晨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阳光较温和时进行,并尽量选择树荫下等非直射区域。过程中需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避免脱水。建议随身携带血压仪等监测设备,若有头晕、头痛、心慌、恶心等不适立即停止,转移至阴凉处休息,严重时需及时就医。”蔡桂兰强调。
同时,她也提示,夏季高温环境下,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也需警惕其他潜在风险行为:
一是空调使用不当,如因担心受凉而拒绝开空调,易导致中暑、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或长时间密闭环境中使用空调且温度过低,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空气不流通,易引发身体不适及病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