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脊柱两侧用梅花叩打,有促进脾胃功能的作用。
2、气滞证:
证候:脘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嗳气,得暖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
(1)气滞多由情志波动而致气机郁滞。应向患者说明,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减轻疼痛,烦躁恼怒能加重病情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疗护理,保持稳定情绪。
(2)气遇寒则凝,得热则行。故应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气行而痛减。
(3)病室温湿度适宜,患者易急躁恼怒,不愿受打扰,故应注意室内安静,治疗和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4)中药和饮食宜偏热服用,或可缓痛。
(5)气滞腹痛或腹胀者,应忌食南瓜、土豆及过甜之品等易壅阻气机的食物,可用白萝卜、大蒜、韭菜、香菇、柑橘等有行气温中作用之品作为食疗。
3、血瘀证:
证候:少腹刺痛而拒按,经久不愈,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
(1)观察腹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形状、有无压痛和肿块同腹部的关系等,一般气属无形,血属有形,故血瘀者多有肿块,且固定不移。若肿块变化无常,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可能由气滞引起,需当鉴别。
(2)腹部多刺痛,患者多喜仰卧,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触动患处。
(3)如见腹痛呈进行性加剧,疼痛不止,全腹硬满拒按,并伴寒战、高热、或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是为危险重症。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切不可滥用镇痛剂。
(4)此时患者多有恐惧忧伤情绪,需耐心劝慰,消除紧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