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养生保健 > 白血病 > 正文

急性白血病会遗传吗 急性白血病活了10天

E.t(6;9)(p23;q34):AML中占2%,主要为M2型,其次为M4。最初描述是以骨髓中正常嗜碱粒细胞增多为特征。20%患者有既往MDS病史。年轻患者(20~30岁),预后差。

分子特征:由位于9q34的CAN基因与6q23的DEK基因融合,CAN基因是产物核孔复合物的一部分,能够运送RNA及蛋白质穿过核膜。

3q21q26:包括inv3q21q26,t3;3q21;q11q26,t3;3q21;q26,inv3q21;q26,del3q12q21,t1;3p36;q21等多种形式。此型约占1%AML,年轻患者,既往有MDS病史,可见于M1、M4、M6、M7等。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增多,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且形态异常。预后差。中位生存期6.5个月。累及的基因是位于3q26上的EVI1,该基因正常情况下并不表达,染色体重排导致EVI1连接到3q21的ribophorin基因的增强子元件,使之激活,导致异常表达。EVI1是一个转录因子,在其N末端包含一个7锌指域,中央区包含一个3锌指域,远离中央区是一个酸性域。通过该转录因子诱导的基因异常表达可能是白血病致病机制。

t(3;5)(q21;q31):1/4患者为M6,骨髓三系病态造血,巨核细胞异常。与inv(3)不同的是患者血小板无增多,但有高风险发生Sweet综合征倾向。累及5q34 NPM基因。

G.t(9;22)(q34;q11):少见类型,发生率少于1%,主要见于AML-M1,少数为M2。预后恶劣。分子特征为BCR/ABL形成。

H.t(7;11)(p14;p15):少见类型,绝大多数病例形态学上诊断为AML-M2,少数为M4型。临床上突出特征为三系病态造血并出现巨大的成熟粒细胞,伴有pseudo-pelger-huüt核异常。分子特征为位于11p15上的NUP98与7p15上的HOXA9发生重排形成NUP98-HOXA9融合基因。

I.t(8;16)(p11;p13):少见,以原始细胞吞噬红细胞为特征,但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年轻患者居多,常有髓外浸润。预后差。分子特征为8p11上的MOZ基因与16p13上的CBP融合形成MOZ-CBP融合基因。

上一页10/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