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1;22)(p13;q13):仅见于小儿M7,其中28%儿童M7和67%的婴儿M7。
K.t(16;21)(p11;q22):年轻患者(MA 22岁),FAB各亚型均见,预后差(MS 16个月)。
分子特征:ERG(21q22)与TLS/FUS(16p11)融合。
L.t(16;21)(q24;q22):其融合基因AML1-MTG16产物功能与t(8;21)(q22;q22)的AML1/MTG8相似,可能为t(8;21)的变异。
M.12p异常:包括单纯缺失和与其他染色体发生易位,断裂点常发生在12p12-13。临床上以伴有嗜碱粒细胞增多的M2型为特征,但某些类型的易位表现为原始细胞发生阶段更原始。t(4;12)(q11-12;p13)是一个少见的易位形式,但具有共同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三系病态造血,过氧化物酶活性低,骨髓或外周血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发育停滞,免疫分型显示一个不成熟的表型特征,表达CD7、CD13、CD33、CD34及HLA-DR。推测该易位发生于较早期的髓系定向干细胞。预后不良。
N.其他结构异常:del(20)(q11,2q13.3)可见于2%~3%的AML患者,预后差。t(1;7)(p10;p10)通常有白前病史。9q-常作为一个附加异常出现。
②染色体数目异常:
A.三体8:三体8是AML中最常见的数目异常,可见于20%的病例,作为一个孤立异常,8经常出现于AML-M5、M4、M1,少见于M3。作为一个附加异常可见于各种类型。8异常AML预后中等。
B.三体4:少见类型,多见于AML-M4,部分报道认为该易位的发生与既往致畸变剂接触史有关。多数合并额外染色体异常,如8。病人预后差。
C.其他三体:21-三体作为一个孤立异常常见于AML-M2,预后差。9,22,11,13,19,6也有报道。
D.-7:检出频率仅次于三体8,伴单体7患者可能与接触化学或其他毒性物质有关。家族性白血病可见单体7。儿童单体7综合征表现为诊断时为白血病前期然后逐渐演变到AML,预后差,经常伴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