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午睡还需注意频次和时长?速看攻略

午睡频率,究竟会对健康产生哪些影响呢?

数据显示,超过67%的人有午睡的习惯,似乎只要闭上眼眯一会儿,就能满血复活,继续冲锋陷阵。从学生到职场人,午睡仿佛成了“全民充电仪式”,谁不打个盹儿,好像都亏了自己一次“重启”的机会。

然而,看似“无害养生”的午睡却暗藏“高风险陷阱”——午睡的频率和时长稍有不当,就可能让本该是“回血”的休息,反倒成了“抠血”的隐患。

1

日间频繁午睡,

高血压和中风风险升高

午睡频率究竟会对健康产生哪些影响呢?

午睡还需注意频次和时长?速看攻略

这意味着,午睡的频率越高,可能越容易使心脑血管“睡出事儿”。

为了进一步明确因果关系,研究团队还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法进行分析。

午睡还需注意频次和时长?速看攻略

由此观之,午睡在频率上不宜贪多,频繁午睡可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额外压力,真是“睡多伤身”!

看到这里,不少“午睡党”可能已经坐不住了,心里直犯嘀咕:“难道我连午睡的自由都要被剥夺了吗?”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午睡的频率,午睡的时长也同样重要。

2

午间小憩15-30分钟,

房颤风险骤降

午睡还需注意频次和时长?速看攻略

换句话说,午睡就像“调味料”,适量才能发挥作用,睡得太久,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本研究作者Diaz-Gutierrez博士也强调,午睡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例如,白天长时间午睡可能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昼夜节律),导致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夜间醒来次数增多,同时也可能减少身体活动量,从而对代谢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午睡完全没有益处。适度的午睡,尤其是短暂的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维持昼夜节律的稳定,降低血压,并减轻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因此,午睡的关键在于“适度”——避免过长的午睡时间,以免对夜间睡眠造成干扰,同时又能在白天适当地恢复精力。

此外,夜间睡眠不佳的人不应过度依赖午睡来弥补睡眠不足。相比于通过午睡“补觉”,改善夜间睡眠质量才是更健康的选择。如果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白天又习惯性长时间午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昼夜节律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3

午睡超30分钟,代谢综合征风险飙升

老年女性尤其要警惕

午睡还需注意频次和时长?速看攻略

为什么说代谢综合征是“王炸”?其实,这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由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和中心性肥胖组成的一组复杂临床症状,这四大健康问题一旦“组团出现”,对人体的危害远超单个疾病的影响。

午睡还需注意频次和时长?速看攻略

这说明,把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或许是更健康的选择。

午睡还需注意频次和时长?速看攻略

不少人认为,午睡是解救疲劳的良方,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不过午睡也并不是“多多益善”。

午睡还需注意频次和时长?速看攻略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长时间午睡的代谢“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可能的机制。长时间午睡会激活交感神经,让心跳和血压飙升,干扰糖脂代谢;它还可能启动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高血压和脂肪积累;此外,午睡时间过长还与低度慢性炎症相关,进一步加剧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总的来说,这几项研究提示,午睡在频率和时间上都不宜贪多。过于频繁的午睡可能增加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而午睡的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适度的午睡才是真正的健康加分项,建议控制在15-30分钟之间。超过30分钟的午睡则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飙升相关。

因此,午睡如果“对”了,健康才能不“翻车”。如果你习惯午睡,不妨设个闹钟,试着把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让午睡成为真正的“充电器”,而不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1]仅收集了白天午睡频率数据而未涉及午睡时长,且对午睡频率的测量是定性的而非量化,可能未能充分探究其与心血管事件的潜在关系。研究[3]中午睡时长等数据基于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回忆偏差和分类错误的风险,且尚不能直接推断因果关系。

上一页3/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