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减重市场动态频频。跟之前的超适应症用药减肥的情况不同,今年7月,国产利拉鲁肽的肥胖或超重适应症已经获批在中国上市。随后,由仁会生物申报的贝那鲁肽注射液(以下简称“贝那鲁肽”)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
早在获批之前,这类网红“减肥针”早已进入爱美人士的圈层,亦有深受肥胖困扰的患者青睐。有不少像波波一样,想要减重的人们,通过各类途径获得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产品,试图通过药物的帮助,更轻松地减重。
记者与使用此类产品的年轻人对话,他们之中有人饱受肥胖的困扰,有人想通过减肥针快速减肥,获得更好的外形。但是,使用减肥针是否意味着“躺着就能瘦”?还需要画一个问号。
网购无需证明,有人打针进了急诊
近日,记者咨询电商平台“某某大药房旗舰店”客服时,其客服明确表示可以减肥,没有糖尿病也可以使用。
尽管商品主页并未标注司美格鲁肽有减肥的功效,但该商品评价区已购买者却表示对自己减轻体重有用,而评论区中也混杂着部分代购。
记者测试发现,点击首页“开方购买”后跳转至填写个人信息的界面,接着会让用户选择糖尿病类型并填写好个人信息。紧接着,会有医生再次询问,是否有过敏以及其他疾病,若无其他病史,医生会直接开具电子处方,用户直接付款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期间,无需提供任何糖尿病的证明。
除在网络平台购买司美格鲁肽无需提供证明外,部分线下美容院也出售司美格鲁肽,但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资质。范女士从某个美容院购入了成分为司美格鲁肽、脂肪酶、维生素等的减肥针,想通过打针的方式减肥。“打了一针之后,吐了一天一夜,后来去了急诊。”
打针前,她刚好在医院做过体检,身体状态一切正常。使用之前,范女士也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便在抖音上了解其他人使用减肥针后的反应,觉得自己可以接受,就使用了减肥针。
没想到第一次打针,她的身体就出了许多状况。“下午三点左右打完针,晚上十一点就开始吐,几乎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吐一次,过程中还伴随打嗝。”第二天的反应更加严重,范女士回忆,“吐到第二天早晨,已经没有可吐的,开始吐胃液,下午的时候已经开始吐胆汁了。”当晚,她去看了急诊,诊断结果显示其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出现各种问题。输完液后,她的症状有些好转,但还是不想吃饭。听闻国产利拉鲁肽作为减肥针使用获批后,范女士表示,在充分了解该药物的信息,且该药物没有副作用的话,她会考虑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减肥针。
有人一个月瘦5斤,效果不如预期
“一直减不下来,所以用了利拉鲁肽。”身高162厘米的杨女士,想从65千克减重到50千克。于是在今年6月7日,她开始使用利拉鲁肽。此前,她在从医的家人那得到意见:“打这个药问题不大。”由熟人帮忙购买药物后,她按照每天0.3mg的剂量打了一周。不过,她也在检索中发现,该药有一些禁忌症,如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差者,不能使用该药。
保险起见,她使用药物一周后,特意到某三甲医院体检科做了体检。体检报告显示无异常后,她又按照0.6mg的剂量打了一周,没有感到不适。杨女士再去内分泌科找医生看了一次报告,并询问医生,身体没有异常是否可以把药量加到1.2mg。医生认为可以加药后,她把药量提高了,能一整天都不饿。
但药物的效果,并没有杨女士想象中那么好。“小红书上,别人打一个月能瘦16斤,我一个月(瘦了)5斤。”她觉得减重的速度太慢了,“打到现在,我想起来了才打,而且剂量很低,只有0.6mg。”杨女士在打针的同时,还坚持每天4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这让她难以判断药物能有多大作用。究其原因,她猜测可能是其他人打针后食欲不振,不会再进食;而她为了做运动,会硬吃一些,否则就提不起力气运动。
给自己扎针,虽然不疼,但杨女士坦言:“自己给自己扎针这件事儿,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每天打针还有些麻烦,她决定下周开始,把利拉鲁肽换成司美格鲁肽,直到减至目标体重。
看到什么都不想吃,配合运动减重
波波身高162厘米,体重在80千克浮动,尝试调整饮食后,减肥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来到一家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建议她使用利拉鲁肽,并给她提供了一张控糖食谱,让她配合调整饮食,适量运动。
对波波而言,减肥让她心理负担很重,非常疲惫。“吃东西很简单,食物也很好吃,不需要去受苦。”波波认为,她是吃零食吃胖的。在工作繁重时,她经常会吃零食减压,如奶茶、糕点、烧烤等食物,这能让她感到愉悦。平时,正餐她吃得不多。减肥要控制饮食,还要加强运动。但运动减肥,对波波而言并不合适。她不喜欢运动,也不能从运动中感受到乐趣。而她的体重基数较大,需要格外注意和讲究运动的强度、种类,否则容易受伤。波波曾经用力地打了一次羽毛球,只打了十分钟,肩膀就疼了两周。
“因为家里人会催我去减肥,如果有医生看了,他们就不会烦我了。”刚开始用利拉鲁肽后,她在减肥方面的心理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从前减肥需要控制饮食和运动,而如今药物的存在,让她感觉减肥没有那么困难。
10天内,波波约减重3千克。最近几天,她似乎到了平台期,没有掉秤。她有些迷茫了。按照以往的情况,她戒一周的零食,也能减3千克-4千克。医生建议她平时多吃一些碳水类的食物,比如燕麦。波波在打针前也不太吃碳水。医生建议波波一天吃半斤燕麦,波波不饿,吃不下东西,5天才吃完半斤燕麦。“而且吃少了,感觉自己很空,会拉不出。”波波还便秘了。
她无法判断药物对减肥有多大作用。“但是我知道,它对我的心理很有影响,我现在看到什么,都不是很想吃。”进入平台期后,她加大了运动量,每天爬楼梯15分钟、散步20分钟到60分钟;稍微调整了饮食,把主食换成了全麦面包和意面。用药及调整饮食一个多月后,波波瘦了6千克,到医院复查,开启下一个阶段的治疗。
减重市场产品频出但并非人人适用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研究预测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合并患病人数达到8.1亿人,65%以上人群可能面临肥胖困扰。根据摩根士丹利及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全球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增至540亿美元,2024至2030年CAGR为35%;中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49亿元。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多款减重药物,但传统药物减重效果有限,且其中部分药物因具有成瘾性或是增加肺动脉高压风险、致癌风险等安全问题被退市。不过发展至今,多家药企均在减重市场布局,减重市场的产品创新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减肥针并非人人适用。以华东医药的产品为例,其适应症明确指出其适用于需要长期体重管理的成人患者,作为低热量饮食和增加运动的辅助治疗:成人患者的初始体重指数(BMI)为:≥30kg/m2(肥胖),或≥27kg/m2(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的合并症(例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
而对于市场滥用减肥针的现象,也有药企人士向记者表示,“希望大众能正确认知这类减重药物。处方药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务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确保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切忌自行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