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25年的三伏天正式拉开帷幕。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气压最低、风速最小的闷热时段,与过去十年每年持续40天的“超长待机”模式不同,今年伏期总长仅30天,成为自2015年以来的首个“短三伏”。
尽管今年伏期缩短,暑热威力却丝毫未减。据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6日12时,全国已发布高温预警信息20248条,较去年同期增幅40.31%,较2017年以来历史同期平均值增幅72.02%。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多地体感温度达45℃以上,局地甚至一度达到了50℃。
持续的高温高湿环境,正悄然催生健康隐患。除常见的中暑、腹泻外,“寒包火”的夏季感冒更需警惕。当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之下,水分通过汗腺大量流失,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使火毒在体内蓄积;同时人们还喜欢吃烧烤、喝啤酒,这些都会导致内热加剧。体内有“热”,又处在高温的天气,全身毛孔会呈现张开的状态,这时过度贪凉,如猛吹空调或进食冷饮,会使体内积热受到外邪侵袭,从而形成“寒包火”型感冒。
若不慎患上夏季“寒包火”型感冒,宜清内热、解表邪,应及时对症用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感冒药连花清瘟,其以清热与解表药物配伍,治疗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可实现“表里双解”,通过发汗、清肺泄热、下排毒火三个途径清内热、解表邪,缓解发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适症状。此外,连花清瘟组方里含有的广藿香,可以芳香化湿、固护脾胃,对夏季感冒较为对症;红景天扶补正气、调节免疫,促进机体康复,增强免疫力,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科学应对三伏天,需从环境调节与自我防护双管齐下。室内空调温度建议保持在26℃-28℃,避免冷风直吹颈背部;饮食宜清淡,多摄入薏米、绿豆、苦瓜等清热利湿食材,减少油腻辛辣刺激;多喝温开水,少食雪糕、冰激凌等冷饮;外出尽量避开10-16点高温时段,备好防晒用品及含电解质的饮品;运动方面应选择舒缓一些的运动方式,不要盲目“夏练三伏”,防止出汗过多,耗气伤津;外出归来大量出汗后,切忌立即冲凉水澡。另一方面,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可以通过科学贴敷三伏贴、艾灸、食疗、泡脚等调理方式,防治哮喘、腹泻、关节疼痛等冬季易发疾病。
伏天养生重在顺应自然规律。正如古人设立“伏日”的初衷——“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在阳气最盛的30天里,合理调节起居、科学备药防病,方能安然度过这段“上蒸下煮”的时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