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关节损伤 > 正文

运动注意别过量小心膝关节运动损伤 膝关节损伤90%都是因为它

运动注意别过量小心膝关节运动损伤

运动注意别过量小心膝关节运动损伤

女性发病率居高

髌骨软骨软化症(简称髌骨软化症)是膝盖痛常见原因之一。髌骨外形呈栗子状,其软骨覆盖在内侧面属于关节软骨,与大腿下段的股骨关节面相关节。运动生物力学认为,髌骨具有加大股四头肌力臂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髌骨关节面会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和摩擦力,特别是在屈膝90°时承受的力量可达体重的2~3倍,负重时则受力更大。髌骨软化症青中年女性最多见,双侧发病较多,常无明显诱因。其主要症状是膝关节隐痛、发软及不稳,尤其上下楼梯及关节开始活动时明显,有些人会出现关节弹响,屈伸活动可感觉到有轻度摩擦感,还有些人有大腿肌肉萎缩无力现象。

发病与劳损相关

乍一听髌骨软化,有些人会以为是缺钙了,其实不然,它属于软骨退变性疾病,与缺钙无关。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更多的研究认可运动创伤学说,患者多有膝关节过度活动、半蹲位扭转受伤史等,此外还有膝盖骨位置异常,如位置倾斜、高位髌骨等,女性爱穿高跟鞋,都会使膝盖软骨长期受到不正常压力,导致缺血改变,使软骨代谢出现异常,软骨软化变性如糜烂、剥脱等。还有研究显示,进入40岁后女性患者例数急剧增多,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中医认为此病系髌骨劳损,属于“痹症”,与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有关。

早期诊治效果好

女性一旦出现双侧膝盖骨酸痛或隐痛,上下楼不能用力,有关节弹响,打软腿现象,应及时就诊。典型病人拍X线版可显示软骨缺血密度改变,如无异常可进一步检查核磁,可以确诊。有些病人因膝关节怕冷,易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需要鉴别。髌骨软化症及时治疗完全可自愈,延误诊治往往会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生。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如红外线、电磁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口服活血壮骨中成药如藤黄健骨片等;局部自我按摩治疗,如一指禅推法,提髌捻揉法;外用中药可予海桐皮汤熏洗膝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目前临床观察发现,营养软骨补充关节滑液药物——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对症状较重者,疗效可靠。此外,持之以恒进行大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和直腿抬高锻炼,增强肌力,可加速关节功能康复。

此病预防很重要。一是避免过度运动,如剧烈体育运动,中医就有“百病皆起于过劳”“久行伤筋”“久站伤骨”之说,建议步行健身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每天快走一万步应因人而异;二是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使关节充分润滑,防止软骨突然损伤;三是避免爬高楼梯、爬山、下蹲及下跪的屈膝活动,以免加重膝盖骨受力;四是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重;五是尽量少穿高跟鞋,以减缓膝关节周围韧带紧张度,减轻膝盖骨异常受力;六是预防风寒湿外邪因素,以免加重或诱发此病。

膝关节损伤90%都是因为它

在许多人看来,多走路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特别是对于身体的各项技能都有所退化的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特别是在朋友圈出现步数排行榜之后,许多人更是把占据排行榜第一名作为自己走路的动力。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临床经验表明:90%的膝关节受损都是和运动过度有关,特别是因为暴走。

在我们的膝关节表面有着一层软骨哦,它起到润滑、减缓摩擦的作用,但如果运动过量,就会出现不同层度的磨损,软骨的表面将会变得粗糙,而摩擦也会逐渐增大,从而给膝关节带来疼痛,严重者会引发各类炎症。所以,如果我们想合理地利用走路来健身的话,小编建议你不妨看完这篇文章。

每天要走多少步,才不会损伤膝关节呢?

研究表明:正常人一天走一万步也就是大约六七公里左右是最合适的,这样既能在步数排行榜上占据一定的位置,也可以保护膝关节不受太多的损伤。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一万步,这个要根据每个人的真实情况来进行,如果年轻人在超出一万步的时候感觉还有体力,也可以适当的多走一点,但如果感到膝盖有些不适,那么就少走一些,如果出现长时间的膝关节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防万一。而对于老年人而言,5000到6000步基本上是最合理的,因为老年人的行动相对缓慢,如果也像年轻人一样每天走一万步,那么就会给膝关节带来巨大的损坏,反而得不偿失了。如果是在老年人关节特别不好的情况下,那么还是不要寄希望于走路锻炼身体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每天用在吃饭、上厕所、上班等的平均步数会在5000步左右。那么去除这些零散步数外,再走5000步基本上就达到健身的目的了。

走路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情况才能保护膝关节呢?

首先对于老年人或者关节损伤的人来说,如果想通过走路来健身的话,小编建议最好佩戴关节护具,这样既能起到一个保暖的作用,也可以尽可能的降低走路对膝盖的磨损和对膝关节的伤害。

其次在行走之前一定要做一下热身活动,可以做个拉伸活动,或者在原地小跑一会,这样有助于提高关节的灵活度,减少了运动损伤。而且在结束走路之后,也要适当的进行一下放松,这样能够提高身体恢复水平,降低刚结束的走路对身体的损害。

走路一定要选好地点,最好的地方是公园或者体育场等远离马路的地方,这样保证了安全,而且最好不要选择有台阶或者大坡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增加了膝关节的承受压力,易损伤膝盖部位。

最后是要控制步幅的大小,其实控制步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控制了走路的速度,许多人喜欢采用竞走的形式,但这样在短时间内就有可能提高心脏的压力,而且极易出汗,造成身体内的水分失衡。所以不建议用这种形式走路,只需要按照平时的步幅和速度就可以了,没必要大步快走,这样不会持久。

走路固然是一个不错的运动方式,但是如果是为了走路而走路,却忽视了走路本身是为了锻炼身体的目的,那么这个时候的走路不仅不会有益健康,反而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害,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要学会科学的走路,不要追求步数而要追求质量,不盲目暴走,不大步快走,这样才能让自己每天的运动都事半功倍,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上一页3/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