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养生保健 > > 正文

泽泻的作用与功效 泽泻的作用与功效作用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特点是“三补三泻”,并非纯补药,是补泻兼施的处方,更适合肾阴虚的人。所以针对各类疾病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经过中医辨证为肾阴虚的患者。

判断阴虚的方法:先看舌头,如舌质红、经常口干舌燥;再看脉搏,是否脉细且跳得快;最后,是否常有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的症状。

六味地黄丸的适用人群:

1、慢性疲劳患者,比较符合肝肾阴虚的病症,推荐服用六味地黄丸两周到一个月。

2、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几个月到半年时间,有时候还需要配合其他的药品进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是比较有帮助的。

3、一些肝肾阴虚早期表现的亚健康状态人群,比如失眠人群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

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这类病症,只要符合肝肾阴虚的症候,都可以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方法来食用六味地黄丸。

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群:

1、对于健康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若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可能会“雪上加霜”;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了。年轻人或有肝脾湿热、肺热者,服用后会加重湿热,可能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即使适合吃,也应戒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4、另外,六味地黄丸不利于解表散邪,感冒时最好别吃。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更不宜自医自治,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用药和用量。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点用作用点

盐泽泻是常见的中成药,虽然性味苦寒,具有泻气的效果,但能对许多热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特别是很多人出现的小便排泄不畅,尿液浑浊,带下病,身体下侧湿热,这些都是可以调理促进局部火气消退的,同时能让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所以许多身体符合的患者会使用盐泽泻

处方用名

泽泻、建泽泻。

水泻、芒芋、鹄泻(《本经》),泽芝(《典术》),及泻(《别录》),天鹅蛋、天秃(《药材资料汇编》)、荬(《诗经》),蕍、茑、牛唇(《尔雅》),水涾菜(《救荒本草》),水泽、耳泽。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泄热。

本品性寒,味甘淡,寒能清热,甘淡渗湿,入肾和膀胱,能泄相火,除膀胱湿热,为利水泄热之品,用于水湿停滞的水肿,小便不利和湿热下注的带下淋浊等证。

1.用于水湿内停而致的水肿,小便不利,配伍猪苓、茯苓等同用,如四苓散。

2.用于湿盛泄泻,常与茯苓、白术等同用;用于痰饮停留胸膈而致的头目眩晕,配伍言术同用,如泽泻汤。

3.用于湿热下注,带下淋证、白浊等,常与苡仁、土茯苓等同用。

此外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取本品泻肾火,配伍地黄、山药、山茱萸等补阴药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用量用法

3~12克,煎服。

使用注意

肾虚精滑者慎用。

植株形态

多年生沼泽植物,高50~100厘米。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厘米,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

叶根生;叶柄长5~54厘米,叶鞘宽5~20毫米;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5~18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6-7条。花茎由叶丛中生出,总花梗通常5~7,轮生,集成大形的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伞状排列;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绿色,广卵形,长2~3毫米,宽1.5毫米;花瓣3,白色,倒卵形,较萼短;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毫米,宽约1毫米,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于沼泽边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