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后出现痘痘、腹泻,是身体在排毒?
小张因身体不适服用中药调理,服药后出现了腹泻、面部痤疮。她听妈妈说,这是身体在排毒,药物起效了。服药后出现上述症状,不能完全认定为“排毒反应”,应根据病情、药物成分及功效来判断。
中医学认为,脾胃积滞或下焦湿热的患者,用药后可能会腹泻,泻后一身轻松,这是湿邪或热毒等从体内排出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中医治疗八法中的“泻法”;脾胃虚弱的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可能是对药物不能耐受或用药不当产生的不良反应。
因此,服药后出现腹泻是“排毒”还是不良反应,不能一概而论。患者因对药物不耐受或用药不当引起腹泻,应及时停药、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药。此外,服药后出现痤疮、皮疹等表现,往往是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就诊。
有反应,疫苗才有效?
注射疫苗后,李先生出现发热、口干舌燥、头晕、乏力等症状。朋友说,“这说明疫苗对你有效。”也有人说,“有反应才有效果。”这些说法不靠谱。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方法制成不具伤害力的生物制品。它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特殊抗体等。
从本质上说,疫苗也是一种病原体,只不过它的危害较小,并且能激发免疫系统,使机体自发形成相应的抗体。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与疫苗产生的免疫效应没有直接关系。按科学、合理的程序接种疫苗,即可充分发挥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免疫效果,并将其不良反应控制到最低。
药品不良反应会给患者造成伤害,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担心不良反应而不敢用药。合格药品的安全性是可以信赖的,大多数不良反应是可以预测和防范的。我国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随时随地收集不良反应报告。通过大数据分析,当某种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时,就会及时公布,以提高医疗机构和大众的防范意识,促进药物合理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