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在县医院用上药,陈竹决定,去省卫健委沟通。
8月5日,陈竹带着打印出来的资料,来到河北省卫健委。工作人员告诉他,省医保局联合省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国谈药落地的文件,地方不执行属于违法行为,建议他去石家庄市医保局反映。陈竹打了辆出租车,路上,司机告诉他,可以去人民政府表达诉求。
走出市政府大楼,陈竹接到了县医保局的电话,对方说,会给他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让陈竹回家等消息。
“最后一公里”
8月下旬,好消息传来时,陈竹正在上网课。县医院告诉他,药品临时采购申请通过了。挂掉电话,陈竹发了会儿呆,“好像脑子里一直紧绷着的东西,突然松下来了,有点懵。”
8月29日,母亲住进县医院准备用药。医保局给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后,母亲用药的费用不会被计入县医院的医保基金总额,也不会算进科室的药占比考核。陈竹记得,给母亲用药时,肾内科的医生们感叹,“没想到陈竹真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挺佩服这孩子的。”
也有病友在“死磕”的路上放弃。一位法布雷病患者为了能在日照市的一家县医院用上药,跑过好几趟医保局,但被工作人员告知,县医院可以进药,但用药费用不能报销,理由是,可以报销的定点医院须是三甲医院,但这家县医院不是三甲医院。
从家到市医院有两个小时路程,这位患者每周要在县医院做三次透析,每隔半个月又要去市医院用药。群里像他一样为了用药来回奔波的病友有不少。
“乍一看是制度的问题,其实说到底是钱的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王三斌说,国谈药进院难,表面上是因为政策执行时有脱节,不同部门之间各说各话,但归根到底,是因为各地医疗资金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