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上午,江西省胸科医院结核二科病房里,患者在结核二科张主任团队的指导下,服下了普托马尼片,这标志着江西省胸科医院成功完成新型抗结核药物普托马尼片的首剂使用。
40岁来自吉安的患者。4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当地医院诊断“肺结核”,治疗2月后效果不佳,来到江西省胸科医院结核二科住院,进一步诊疗后诊断耐多药肺结核。
江西省胸科医院结核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学钰带领团队组织专家讨论病情,决定为他启动实施了BPaLM(6个月的贝达喹啉+普托马尼+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全口服短程治疗方案,这是抗耐药新药普托马尼自2025年3月初在国内上市后,江西省首例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全口服超短程治疗方案的患者,标志着江西省胸科医院耐药结核诊疗迈向精准化、高效化的新阶段,将为更多耐药结核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普托马尼片的应用,让我们在耐药结核治疗上有了更有力的武器。这一全口服超短程治疗方案,突破了传统耐药结核治疗的瓶颈。随着它在我院的推广,将会有更多耐药结核病患者从中受益。”张学钰说道。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含有普托马尼的方案列为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该方案优势明显。研究数据显示,BPaL/M短程方案6个月持续痰菌阴转率达90%,其中耐多药患者成功率92%,广泛耐药患者89%,治疗结束后6个月复发率仅1.8%。患者每日口服药量从传统方案的30余片减至4-6片,依从性显著提高,疗程从18-20个月缩短至6个月。
对于像这样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来说,这一方案带来了诸多益处。首先,它突破了耐药性障碍,让原本“无药可治”的困境转变为“精准治愈”的可能;其次,缩短的疗程和住院时间,使患者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减轻了身心负担;再者,疗程的缩短直接降低了治疗总费用,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江西省胸科医院作为江西省结核病防治的重要机构,一直致力于结核病诊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多年来,医院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医疗团队。此次成功开展含普托马尼的全口服超短程耐药方案治疗,是医院在结核病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这不仅体现了医院在专业领域的深厚积淀,也彰显了医院为患者健康不懈努力的决心。
未来,随着普托马尼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江西省胸科医院将为更多耐药结核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这也将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公共卫生部门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助力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宏伟目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