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免疫荧光:特征性的改变是补体尤其是C3和免疫球蛋白呈颗粒状或带状分布,可显示出小叶外周的轮廓,这与电镜观察到的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相一致,沉积物的形态通常不如膜性肾病对称,颗粒状也没有那么明显,备解素及B因子呈相似分布,系膜的颗粒状沉积可以明显也可以不明显,少数Ⅰ型可见免疫复合物沿小管基底膜和(或)肾小球外的血管沉着,沉积的免疫复合物的成分可有很大不同,可能反映了引起Ⅰ型的多种原因,大多数患者C3的沉积比任何免疫球蛋白都明显,有一些以IgG或IgM为主;还有极少数以IgA为主,可以认为是表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的IgA肾病,早期起作用的补体成分如C1q和C4,比C3稍少见,少数病人可见毛细血管壁有Ig(尤其是IgM和IgG)呈节段性颗粒状分布,偶尔也可见于系膜区,毛细血管腔内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形成球状结构,这与光镜观察的透明血栓相一致,提示病变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者冷球蛋白血症。
2、Ⅱ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及活检检查
1、光镜:Ⅱ型的光镜改变比Ⅰ型变化更多,不只是膜增殖的改变,这使一些肾脏病理学家认为称之为致密物沉积病比Ⅱ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更准确,1995年WH0将其分类为继发性代谢性疾病中,在组织学上,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增生明显时,可以形成明显的分叶结构以及毛细血管壁增厚,有些毛细血管因系膜间位,使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这些典型的膜增殖性改变与Ⅰ型相似,但是部分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壁增厚,细胞增生呈灶状或者不伴有细胞增生,还有部分仅有细胞呈灶状或者弥漫增生,但没有毛细血管壁的明显增厚,系膜改变的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系膜细胞和基质的增加可以很轻微也可以很严重,用Masson三色染色在系膜区常可见有圆形嗜伊红沉积物,有些可有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毛细血管腔内中性白细胞数常增加,少数有新月体形成,间质可有白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因此,Ⅱ型的光镜改变可以与其他肾炎类似,需要结合电镜和免疫荧光的结果才能准确判断,有个别报告此型患者不伴有系膜增生性改变,因而与Ⅰ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