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间距规则。
B、P-R(δ)间期逐渐延长,直到δ波消失,P-R间期才恢复正常。
C、相应的QRS波由宽变窄,畸形程度由重变轻,周而复始,类似“手风琴效应”,而后者所有QRS波均由旁路,正路下传,共同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系预激程度不等而引起的δ波与QRS波由宽变窄,或由窄变宽逐步演变,犹如手风琴的闭合或拉开时的一种现象。
D、亦可发生交替性文氏周期,即Kent束在2∶1阻滞基础上出现文氏现象。
⑤旁路的递减性传导和递增性传导:
A、旁路的递减性传导:在心房增速调搏或程控心房期前刺激时,A-V间期呈频率依赖性延长,随着房性期前刺激的逐步提前,A-H间期和A-V间期逐步延长,同时H波与QRS波重叠,预激程度也逐步增加,希氏束期前刺激时,QRS波正常化,说明旁路也具有递减性传导性能。
B.旁路的递增性传导:心电图表现为在P-P间期固定不变的情况下,P-R间期逐渐缩短,QRS波群以“正常图形”到“部分预激”直至“完全性预激”。
⑥旁路的二度Ⅱ型传导阻滞:
⑦旁路的高度传导阻滞: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可发生高度传导阻滞,其产生的机制是隐匿性传导和传导阻滞,由于旁路的传导速度快,不应期短,发生隐匿性传导的机会少,故旁路的高度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低。
⑧旁路的超常传导:超常传导是指出现在不应期的兴奋传导,超常传导主要发生在希-浦系统,旁路的超常传导十分罕见,旁路的超常传导的电生理特征与束支系统相同,表现如下:
A、延长的有效不应期。
B、相对恒定的超常相位置(接近体表心电图的T波末尾)。
C、可频率依赖性(慢频率时超常相右移,快频率时超常相左移)。
D、传导阻滞(受抑隐匿性逆传电活动所致)导致超常相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