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低危者筛查,会导致过度诊断偏倚?
WHO发布《全球癌症数据(2012)》明确提出,预防肺癌的2个最有效手段,分别是戒烟和普及LDCT早期筛查。
李峻岭指出,平常所说的早筛,是对没有肺癌相关症状但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筛查。国际各大指南都把重度吸烟者,作为肺癌早筛的重点关注人群。以NCCN肺癌早筛指南为例,将高危人群分为组1和组2,组1包括55-77岁、吸烟数≥30包/年的正在吸烟者,和戒烟<15年的人群。组2包括50岁以上、吸烟数≥20包/年,同时伴有至少一项其他危险因素(个人既往恶性肿瘤病史、个人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纤维化病史、肺癌家族史、职业暴露因素)的正在吸烟者或已戒烟者。
在我国,依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2015年《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高危人群包括50-75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吸烟≥20包/年,或吸烟指数400年支以上,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被动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铀、氡等接触者);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任何恶性肿瘤的早筛都是非常浩大的工程,确定早筛对象非常不容易。对肺癌早筛而言,有明确获益的就是重度吸烟人群。对非吸烟、却具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肺癌早筛能带来多大的获益还没有定论。”李峻岭说。
在2017年的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有学者为女性不抽烟者是否该早筛,争论起来。有韩国学者建议,应该减少对这部分女性进行肺癌筛查,减少不必要的射线暴露,优化医疗资源分配。但荷兰学者用其国民调查数据反驳,筛查能让女性发现并诊断肺癌的时间提前6年。
“我不支持针对不抽烟女性加强早筛。”陈海泉表示,近年来,在中国沿海地区,不抽烟女性的LDCT筛查并非“太少”,反而是太多。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每年做一次LDCT。获益未必高于风险,甚至可能带来过度诊断偏倚和领先时间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