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和疱疹性咽峡炎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期内,各位家长们人心惶惶,不敢带孩子外出到公共场合,可怕孩子感染此病损害健康。手足口病大多数症状比较轻微,一般通过系统治疗就可痊愈,但少数重症患者发病极快,死亡率很高。那么手足口病潜伏期是多长时间呢?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到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在预防上,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饭前、饭后、便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它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洗净双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适当用纸巾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建议休假直至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后两周再复学;7岁以上的、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建议休假接受医学观察一周;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地方;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力;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应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隔离治疗。
以上内容是关于手足口病潜伏期常识的相关介绍,希望家长们阅读后会有所收获。虽然现在手足口病已经少见了,但是家长们还是要做好预防措施,不能掉以轻心。当宝宝出现发烧或口疮等症时,一定要及时就诊,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带状疱疹的症状和体征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在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发病的高峰期。在此时医院的儿科门诊中,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经常会超过半数。疱疹性咽峡炎有有一定的潜伏期,那么在潜伏期之后发病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潜伏期。在病毒潜伏的这段时间里,患者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此时病毒却正在体内悄悄地大量复制,在潜伏期时该病就已经具备了传染性。多数患者的潜伏期为1到2天。
第二个阶段就是前驱期。在潜伏期过去之后,前驱期随之到来,这次是表现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嗓子发红,厌食。但是此时观察宝宝的口腔咽喉并不会发现疱疹,前驱期是最容易误诊该病的一个时期。由于疱疹还没有发出,医生没见到疱疹体征,所以在此时很多医生都会将此病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前驱期大约在24小时左右。
第三个阶段就是症状明显期。在此时期,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都已经显现了出来。上腭黏膜开始出现红点水泡,经过2到3天的变化之后,会转为灰白色疱疹,当疱疹破溃,又会变成白色黄色的溃疡。多数患者发热的症状会随着溃疡的形成反而开始减轻。水泡破溃者胃溃疡的这个过程,患者会有疼痛感,所以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进食,大约2到3天后会有明显好转。我们把前后的时间加一下可以看出,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过程会持续一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