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
经脐环脱出的疝称为脐疝。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各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在人体胎儿时期,通过脐环部位有二条动脉、一条静脉、卵黄管及脐尿管与母体相连,以获取营养。在胎儿出生前后,上述结构逐渐闭锁,脐环闭锁时形成脐凹陷。如果闭锁不全或延期闭锁,刚胎儿出生后出现畸形及形成。由脐环处突出的疝称为脐疝。临床上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
小儿脐疝是在患儿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小儿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当用力、哭闹、咳嗽、直立等使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肿物高出肚脐3——4厘米,皮肤表面亮亮的,像是要破的样子。但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有时患儿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婴儿脐疝严重程度
脐疝是很多新生儿容易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满月宝宝就是所谓脐膨出造成的,孩子的腹壁薄弱很容易因为哭闹导致脐疝,也属于脐部发育不好,需要通过一些措施进行缓解。那么满月的宝宝脐疝怎么办?
孩子有脐疝的情况首先要按摩宝宝的情绪,尽量不要孩子哭闹引发脐膨出的情况发生。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部压力。也可以用纱布包住一元硬币,然后缝上松紧带,硬币部分尽量贴在肚脐部,调整好松紧,坚持带就会恢复。
婴儿出生后剪断脐带,这时候脐环没有完全愈合,哭闹或者腹部用力,都会导致肠管突出之后便会形成脐疝。解决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就会痊愈,如果到了一岁之后还没有长好,就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了。
孩子出现脐疝也是比较常见的,临床中有很多缓解途径,大部分是可以完全康复的,不需要太担心。但是对于个例的现象就要采取个例的缓解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医疗的手段,在出现脐疝期间一定要注意腹部卫生,创造更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