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芡实药用价值
1.供药用,功能补脾益肾、涩精。
2.芡实味甘,性平,无毒,功能有滋养强精,收敛,具镇静作用。
3.主治遗精白浊,小便失禁,带下,泄泻,腰膝痹痛,神经痛,关节炎。
4.《本草经疏》云:“茨实,味甘气平,无毒,补脾胃固精气之经也。”
5.《本草经百种录》更论述道:茨实“质黏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于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三.临床应用
1.用于遗精、滑精。
芡实甘涩收敛,能益肾固精。适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等症。常与金缨子同用,如水陆二仙丹;亦可与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
2.用于脾虚久泻。
四.扁豆功效
扁豆健脾化湿需煮熟防中毒,扁豆被称为“豆中之王”,扁豆又叫娥眉豆、茶豆、南扁豆、藤豆。中医认为,扁豆味甘入脾胃经,主治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中医书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扁豆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
五.扁豆营养价值
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及食物纤维等,扁豆角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
六.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扁豆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因为扁豆中的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比较耐热,只有将其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破坏。因此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都要注意扁豆必须炒熟才食。
七.茨实功效
芡实既能健脾除湿,又收敛止泻。用于脾虚湿盛,久泻不愈之症,常与白术、茯苓、扁豆等健脾药物同用。用于带下病。由于芡实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故又有良好止带而治带下病的作用。治湿热带下,可与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等配伍,如易黄散汤;治脾肾两虚之带下,可与补益脾肾之党叁、白术、山药等同用。功效是健脾除湿,固肾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