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自第一轮集采4+7正式开始,面对高居不下的药价,2019年6月,财政部宣布启动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77家药企被查,医药行业的查账风暴就此拉开帷幕。
自那以后,越来越多药企虚开发票、带金销售的不合规行为浮出了水面。
用虚增业务、虚开增值税发票来增加成本,并不是个好办法,很容易被严厉处罚。
根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级的裁量基准(2020年版)》,接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的一方,价税合计10万元以上,药企就会被评定为“中等失信”;100万元以上则可能被评为“严重失信”、“特别严重失信”,产品也可能会被暂停挂网。
另一方面,财政部查账越来越严已成定局。2022年5月,国税局公布,将联合公安、检察、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推进查税,稽查力度加大,医药行业营销环节中虚开发票行为依然是重点监察对象。
这也就意味着,钱款一旦流进受票公司的财务,被点名的药企将面临重罚,结果很可能得不偿失。查账风暴下,药企们或许是时候和财务造假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