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吴氏舌脉症,重铸火神魂

吴附子/成都

余师承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后潜心研习火神派典籍二十余载,临床诊疗每获奇效。尤以自创的“吴氏舌脉症阴阳法辨治体系”破解疑难病,能于阴阳难辨之际明察秋毫,在寒热错杂之时直指病本。此法承火神鼻祖郑钦安“以火立极”之旨,继火神大家吴佩衡“扶阳抑阴”之要,融吾师吕景山“对药”精髓,形成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今不揣浅陋,将临证心得公诸同好,以冀抛砖引玉。

临床实践乃检验医学理论之金标准。经大量验案证实,“吴氏舌脉症阴阳法辨治体系”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重症、免疫系统疾病及精神类顽疾等现代疑难病领域展现独特优势,实乃此类疾病克治之圭臬。

观当今中医临床,常见三大误区:一则囿于“中医慢郎中”之窠臼,二则困于滋阴清热之定式,三则惑于现代检测之数据。余尝见诸多三阴重症患者,辗转求治于所谓“学术权威之专家教授”而效微,究其根本,实未参透郑钦安“万病皆损于阳“之奥义。火神派之妙,在于直指阳虚本质,善用四逆辈重剂,尤以附子为破阴回阳之要药,屡奏起死回生之效。

郑氏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实为火神派理论圭臬,然因文辞古奥,今人多不得入其门。余不敏,积廿年临床实证,结合现代疾病谱演变,创“吴氏舌脉症阴阳法辨治体系”:以舌象判阴阳,凭脉象察寒热,据症状览全局。三者互参,构建立体诊疗模型,使火神派学说摆脱玄奥之弊,使火神派理论可学可用,并转化为可重复验证的临床方案,化作普惠众生的临床法度。这也是“吴氏舌脉症阴阳法辨治体系”区别于他派的标志性创新。

当今中医传承之困,非在技法失传,而在思维异化。若临床医师能确立“阳主阴从”之思维范式,则辨证如庖丁解牛,用药自能切中肯綮。余倡“三要三戒”:要重视阳气辨识,要善用附子类方,要把握剂量火候;戒胶柱鼓瑟,戒见症治症,戒畏峻药如虎。

中医学术传承乃当务之急,尤以火神派诊疗体系之推广为要。当前医疗现实令人扼腕:我国每年因阴阳误辨导致的过度医疗浪费了大量资源,此非单纯经济损耗,实为生命与信任的双重流失。

诊治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时,首当辨明阴阳盛衰之机。盖人身立命,全赖真阳为枢。临证思维的高度直接决定了遣方用药的精准度,医者若能以阴阳辨证为纲,深谙扶阳固本之道,其处方必能切中病机要害,达至效如桴鼓的治疗境界。

撰述此文,非为名为利,实痛心于当今中医界阴阳不辨之乱象。若火神派精髓能广传于世,使医者皆具“重阳”思维,则何愁不能挽垂危于顷刻?愿以“吴氏舌脉症阴阳法辨治体系”为引,与诸同仁共擎火神明灯,烛照中医复兴之路。此乃吾之初心与毕生所愿。

(附:舌脉症三法实战要诀)

一、舌诊三步法。

第一步:看舌质的老嫩胖瘦,以辨别虚实寒热及正气之盛衰;第二步:看舌苔厚薄,以判别病邪进退;第三步:看舌下脉络,以辨清气血流通情况。

二、脉诊三步法。

第一步:轻取重取候浮沉,以辨表里;第二步:调呼吸数至数,以辨寒热;第三步:寸关尺候脉体,以辨病位病性。

三、阳虚症识别法。

(一)典型阳虚。

1.声低息短,少气懒言,目暝踡卧,身重畏寒;2.不耐劳累,稍劳即汗;3.咯痰清稀或呕吐清涎,鼻涕清稀如水;4.面白、面苍、面黧黑、面虚浮,面萎黄,俱见少华不荣;5.舌青、舌瘀、舌胖,舌淡,苔白或黑或黄或厚,俱见舌面润滑或满口津夜;6.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7.女子经少色淡,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8.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喜食辛辣煎炒之物;9.小便清长,大便溏软或烂;10.脉微或浮大而空,或沉而涩,无力,细,皆无神;11.身体臃肿,身有臭味;12.长期饮茶,喜冷饮冰冻之物。

(二)隐性阳虚。

1.妇女胎产频繁;2.男女早婚;3.长期身处空调环境;4.长期吃清热药物;5.长期锻炼或劳动汗出过多;6.长期身处潮湿环境;7.长期嗜食生冷;8.先天体弱;9.长期易感冒;10.长期腹泻;11.长期舌淡或胖或暗;12.长期苔厚;13.长期舌络紫暗;14.长期脉沉或细或涩或紧;15.纵欲过度或年轻手淫;16.长期失眠或精神抑郁;17.长期懒惰不运动;18.长期放疗化疗;19.长期输液;20.长期吃滋腻之品。隐性阳虚症状繁多,以上只是举例而矣,临证时又当灵活斟酌取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