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期,朋友圈被各种“特种兵式旅游”刷屏,有人凌晨登山看日出,有人日行两万打卡景点。五一小长假的到来更将如此,不少人也想趁此机会可以运动降降血脂,但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暴走过后血脂不降反升,这让人不禁疑惑:说好的运动降血脂,怎么反而“暴走”出问题?
现代医学视角:运动是把双刃剑
1、短期暴走,身体开启“战时模式”
当单日步数超过2万步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属于剧烈运动,人体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会激增。这些激素一方面促进脂肪分解为肌肉供能,另一方面也同时抑制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脂蛋白代谢酶是清理血管甘油三酯的关键酶)。
2、食欲陷阱:运动后的“脂肪补偿”
剧烈运动过后常出现强烈的饥饿感,当运动消耗超过日常代谢时,身体会本能地增加食欲,尤其是高强度运动后,让人对景区里的奶茶、烧烤的渴望翻倍,就形成了“暴走—暴食”的恶性循环,如同给身体装上了“脂肪加速器”。
3、长期过劳:皮质醇的“慢性账单”
长期过度运动会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这种应激激素不仅会促进腹部脂肪堆积,还会抑制脂蛋白脂酶活性,就像给血脂代谢系统套上“枷锁”,久而久之,血管里的脂质却在悄悄筑起“拥堵城墙”。
运动降脂的关键在于是适度和坚持,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并持续进行,才能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保持血脂稳定。
身体无声的警报:别把血脂异常当运动后的疲劳
血脂异常初期往往悄无声息,甚至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显反应,但细心观察会发现身体的预警信号:
>>晨起头晕脑胀:正常睡眠过后神清气爽,若晨起仍感到头部沉重、思维迟缓,可能是夜间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脑供氧不足所致。
>>视力突然下降:血脂升高,血液中的脂蛋白容易从毛细血管漏出,一旦侵犯到黄斑就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的情况。如果你没有过度用眼,但突然出现了视力障碍,还需要警惕一下血脂异常的可能性。
>>睡觉易抽筋:血脂异常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夜间血流速度减缓,这会导致腿部肌肉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夜间小腿痉挛。
>>餐后犯困明显:进食后血液集中到胃肠消化,健康人会有轻微困意,但血脂异常的人常出现强烈嗜睡,甚至需要立即躺下休息。
当这些信号频繁出现时,正是提醒我们该给血管做做“清洁”了。
中医调脂:给血管“疏堵”的智慧
1、中医智慧下血脂异常原因
中医认为,血脂异常在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肝肾亏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再加上生活中过食肥甘厚味,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全身,使得痰湿内生;长久情志不畅加之久坐少动等情况导致肝气郁结,湿邪内蕴形成痰淤,相当于血液中的脂质代谢产物在局部堆积;另外当肾阳不足时,身体就像发动机难以启动,导致脏腑失于温煦、推动,气血津液因推动无力而形成痰湿停滞。
这种本虚标实的病机,就像城市排水系统,既有管道淤塞(标实),更有水泵动力不足(本虚),因此调脂不能仅靠健脾祛湿快速“暴力疏通”,还要通过滋补肝肾恢复身体自身的“动力”,实现标本兼治。
2、旅行也能用的“通络法”
食疗方,药食同源中的调脂密码,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酸枣养肝宁心、安神敛汗;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养胃;菊花清肝明目,旅行前不妨根据专业人士意见按照合适比例配成随行茶包,在餐厅或休息处要杯热水,泡入热水中饮用,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觉得泡茶不太方便的,怡梦植物饮料不失为假期调脂的好选择,它是以岭健康以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理论”为指导,从滋补肝肾、健脾祛湿、宁心安神角度出发,精选酸枣、桑椹、陈皮、茯苓、菊花5种药食同源成分配伍而成,在帮助调节血脂的同时还能改善睡眠。
通络操,《黄帝内经》提倡“形劳而不倦”,相比剧烈运动,中医更推荐“微汗运动”。中华通络操中的“拂尘晃腰——调脾胃”“展臂独立——养心肾”“剑指踢腿——舒肝经”等章节动作舒展,节奏适中,不失为假期活动筋骨,疏通经络的好选择,即使在酒店房间也能练习练习。
经络按摩,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三经同调促进脾胃运化,滋补肝肾;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被称为化痰第一要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三穴位作为穴位里的降脂开关,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结束一天行程,回到休息处时,别直接瘫倒睡觉,每天花10分钟按摩这些穴位,给身体做个内部调理,促进气血运行。
旅行本为愉悦身心,可不要让“特种兵式旅行”反伤气血。这个五一,不妨带上中医“调脂智慧”,在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步调——血管干净了,风景才更清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