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无症状性脑梗死 > 正文

无症状性脑梗死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于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应注意寻找病因,一般应进行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

一、脑CT扫描:

无症状脑梗死可单独存在,或与症状性脑血管病同时存在,但是无症状脑梗死的存在,可能使其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病情加重,并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无症状脑梗死的脑CT扫描特点是梗死范围小,发生在皮质下白质,病变多局限于一个脑叶,梗死单发或多发,一般为多发,文献报道单发病灶多发生在右侧大脑半球,即非优势半球,无症状脑梗死的梗死部位以基底核和内囊常见,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病灶范围一般较小,直径多小于1.5cm,其他病灶较大者因位于皮质下静区,常不产生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也容易被临床忽视,部分患者脑CT扫描显示新鲜病灶与陈旧病灶并存,以腔隙性梗死多见,也有学者把无症状脑梗死的脑CT表现分为腔隙性梗死,皮质梗死和交界区梗死3类。

二、脑MRI检查:

对于无症状脑梗死,由于病灶一般较小,临床又缺乏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脑MRI检查优于脑CT扫描,梗死灶多位于基底核和内囊,即尾状核头旁,侧脑室前角旁或外方,内囊外侧,苍白球,内囊,额叶,顶叶,颞叶,小脑部位,关于病灶数量,可以是单发病灶,也可以是多发病灶,根据脑MRI检查可以分以下2型:

1、腔隙性脑梗死:

病因多为高血压性微血管病所致,病灶直径<1.5cm,病变多位于深穿支供血区,常累及基底核和内囊,因病灶范围小,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

2、非腔隙性脑梗死:

病因多为心源性栓子造成,病灶直径>1.5cm,病变常累及大脑皮质,以额顶区和枕区受累常见,病变部位多位于额顶叶或枕叶,因其位于皮质下静区,未接近重要结构,故常缺乏主诉,易被患者与医师忽视,脑MRI检查对无症状性脑梗死的诊断优于脑CT扫描,对脑干,小脑梗死均能清晰,准确地发现。

上一页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