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stein指出抽象态度的特征不如一般人能根据客观环境需要,灵活运用抽象和具体态度二者,而是一成不变的,如顶叶损伤的患者能够使用剪刀和钥匙,但是要求患者模仿去完成这些操作的动作时,就会完全失败。
B、具体态度:是一种形式的固定思维,而且不能迟于即刻体验或当前事物的刺激而进行,颅脑损伤病例抽象的能力受损,而且难以自抽象转变为具体。
2、脑震荡后综合征:是由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神经症样精神障碍,有的书中称为脑损伤(脑挫伤)后综合征,但因为轻度颅脑损伤也可发生,故通常被称为脑震荡后综合征,本征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约有55%的颅脑损伤后病人在脑震荡恢复期出现,头痛,疲乏,焦虑,失眠,感觉过敏,注意力集中困难,易激惹,抑郁等症群,其中以头痛,头晕,焦虑,疲乏最多见,而且20%~30%的患者可迁延呈慢性状态,AubreyLewis(1942)指出,脑震荡后综合征是一“暧昧的精神病理状态,使医生和律师感到头痛之事”,他对本综合征的疾病分类学位置和发病机制提出质疑,迄今关于这一综合征的本质尚无定论。
根据出现的频度次序,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疲乏,焦虑,失眠,对声光敏感,集中困难,易激惹,主观感觉不良,心绪抑郁等表现,前四种症状最为多见,但都是主观感受到的,而非观察者能够直接测量,Mittenberg等(1992)对轻度头外伤后1~7年的患者用30项症状清单进行研究,症状包括情感,躯体和记忆等几大类,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易激惹,疲乏,集中困难,焦虑,抑郁,头痛和思维吃力等,头痛为搏动性,平卧,体力和脑力劳动,紧张激动,兴奋及用酒后加重,经休息和安静后可得到缓解,头晕并非真正的眩晕,并无主观旋转感,仅仅是头昏和不稳感,且在改变体位和头位时加重,有时伴有眼前发黑,短暂的视力模糊和心神不定,四肢乏力易于疲劳,不能坚持较久的劳动,因此影响工作,情绪焦虑,抑郁,且波动较大,微小的紧张也会使之心绪不良,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经常早醒,梦多,对声,光敏感,不能耐受强烈的声音和光线,感到无器质性根据的躯体不适,集中注意力困难,记忆减退,易怒,性急,易激惹,好争吵等,有诸多证据表明,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神经症素质倾向,心理社会因素在病程迁延上发挥重要作用(Lishmen,1988),脑震荡后综合征与外伤后遗忘症比较,后者易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