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 正文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2)骨移植术: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的骨移植术常用的有以下2种。

①开放性网状骨移植术(opencancellousbonegrafting):Rhinelander于1975年首先应用此法治疗慢性骨髓炎。适用于《4cm》4cm的骨缺损,尤其是骨干处缺损不适用于本法。在施行清创术彻底清除失去活力的坏死骨及软组织后3周,伤口洁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可行网状骨移植术。通常取自体骨髂骨充填骨缺损,若骨移植处稳定性差,可用外固定架固定,以利移植骨长入。

②带血管的游离骨移植术(vascularizedfreebonegrafting):适用于伴有软组织损失,大于6cm的大块骨缺损。其优点为植入后即可提供充分的血供,有利于增加局部抗生素的浓度。最常用的取骨部位是腓骨和髂骨嵴,移植腓骨的长度可至6~35cm,而取髂骨移植者则其长度不宜超过8cm,腓骨的血供来自腓骨血管(peronealvessels),位于腓骨中1/3处,髂骨的血供来自旋髂深血管(deepcircumflexiliacvessels)的分支以及经内层骨质进入骨的血管。一般在彻底清创后1~2周即可行带血管的游离骨移植术。

③局部抗生素治疗:植入浸润庆大霉素的聚甲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进行局部抗生素治疗,是处理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新方法。在彻底清创清除死骨异物后,将浸润庆大霉素之PMMA串珠植入感染部位,一期缝合伤口。药效学研究表明,局部庆大霉素浓度为全身用药时的200倍,药效可维持较长时间,对敏感试验中检出之耐药菌株也可杀灭。同时,血清与尿中之浓度则低于全身用药时,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也无禁忌。当骨髓炎病灶周围软组织有急性炎症时,可在手术前后合并全身给药,但不超过3~5天。与抗生素全身给药相比,庆大霉素-PMMA可在感染部位释放高浓度的抗生素而不受局部血供影响,避免了长期全身使用抗生素之毒副作用,还可一期缝合伤口,不必严格卧床。但除骨髓炎残腔过大无法用局部肌瓣或植骨填充时可行永久性植入外,所植入之庆大霉素-PMMA串珠均须二次手术取出。

上一页3/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