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结合以下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一、血液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可出现血液白细胞增高,以多核为主,病情重并持续数天后,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时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二、腰穿检查
腰穿检查是确定蛛网膜下腔有否出血的最主要根据,所以应尽早进行腰穿检查,但是病情较重,出现昏迷或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者,腰穿检查容易导致脑疝时,应该先进行脑CT扫描。其目的是能及时明确诊断,同时能很容易地排除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有条件的医院,应首先进行脑CT扫描,之后根据需要再进行腰穿检查为宜。腰穿主要检查颅内压力,常规及生化,并注意分析区别腰穿检查阳性结果。
三、心电图
部分病人,尤其是中老年在发病的早期可出现心电图的缺血性变化,甚至出现心肌梗死。
四、脑CT扫描
是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快速,相对安全和阳性率较高的手段,所以脑CT扫描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进行脑CT扫描后可发现以下结果及其意义:
1、未发现异常者,可能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很少。
2、颅底蛛网膜下腔出现高密度影者,可肯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3、在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区域发现局部特高密度影者,可能为破裂的动脉瘤。
4、脑表现局部出现团块异常影像者,可能为脑血管畸形。
5、额叶内侧或底面脑组织内有血肿时,可能系大脑前动脉或前交通支的动脉瘤破裂。
6、脑室内有高密度影者,可能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液逆流进入。
7、脑室扩大及脑室内有血块者,为急性阻塞性脑积水。
8、合并出现局部脑组织低密度影者,可能已经并发脑动脉痉挛所致的脑梗死。
9、有明显的脑实质局部高密度影并与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或脑室内高密度影相连者,为脑出血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
五、脑MRI
一般不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诊断。因为在急性期进行时,脑磁共振易诱发再出血,所以脑MRI检查主要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后不能进行脑血管造影或进行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筛选性检查。动脉瘤者可表现为该瘤区出现流空的短T1和T2信号,脑血管畸形者主要表现为局部混杂信号,以条索状长T1和T2信号为主,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区表现为长T1和T2信号。
六、脑MRA
主要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以后,仍疑有颅内血管异常者,进行筛选性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异常血管的形态、部位、程度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但本检查对脑血管异常的阳性率不如脑血管造影,且如发现异常者,还必须进行脑血管造影予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