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级:微小病变。
Ⅱ级:局灶性或弥漫性单纯系膜增生。
Ⅲ级:局灶性或弥漫性系膜增生,新月体形成<25%和(或)肾小球硬化。
Ⅳ级:同Ⅲ,新月体形成和(或)肾小球硬化,比例在25%~50%。
Ⅴ级:同Ⅲ,新月体和(或)肾小球硬化,比例在50%~75%。
Ⅵ级:同Ⅲ,新月体和(或)肾小球硬化>75%,或膜增殖肾炎改变。
2、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主要为IgA沉积,阳性率90%~100%,大多分布于系膜区,也可见于血管壁,少数可伴有IgG,IgM,C3,备解素及纤维蛋白的弥漫性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在新月体或坏死区可见到纤维蛋白相关抗原沉积,有C4或C1q沉积者较少(13/104例,12.5%),Uab,IGH,R-GH病理以Ⅱ,Ⅲ级占多数,而NS,HT,RPGN型病理以Ⅳ~Ⅵ级为多,前三型临床以单纯IgA沉积为主,而后三型临床以IgA,IgG,IgM同时沉积多见,Muda用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测免疫复合物主要成分为IgA,C3,空间构型外披IgA外层者肾组织损害轻,而免疫复合物裸露无IgA外披者肾损害重,故提示补体成分直接接触细胞或系膜间质受体引起细胞分解,炎症产生,皮肤活检发现无论在皮疹部位或非皮疹部位,免疫荧光检查均可见毛细血管壁有IgA沉积。
3、电镜
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加,有广泛的系膜区及内皮细胞下不规则电子致密物沉积,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证实了电子致密物中的沉着物系IgA成分,偶见上皮细胞下电子致密物沉积伴基底膜断裂和管腔中性白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