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反流性肾病 > 正文

反流性肾病的临床检查手段

反流性肾病的临床检查方法分类及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尿路感染时沉渣检查可见白细胞尿或脓尿,尿细菌培养阳性;尿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以及肾小管性蛋白尿、镜下血尿、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明显下降等肾损害的表现,尿NAG酶升高、尿β2-MG升高。浓缩功能减退和β2微球蛋白重吸收减少提示小管功能受损,蛋白尿多于1克/天时,提示本病继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血液检查。可见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等全身感染性症状,Tamm-Hosfall抗体阳性,IgG升高,发生急性肾衰竭时可有氮质血症和血肌酐水平升高,当浓缩能力下降时可出现高钠血症。

二、其他辅助检查

1、肾活检。本病典型病例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皮质乳头瘢痕形成、肾盏扩张、扭转,病变以肾下极和上极最显著,病变可为单侧或双侧,肾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也可极度萎缩。如大量反流继续存在可见输尿管扩张、弯曲。

2、组织学检查。反流性肾病肾组织学损害实际上与慢性肾盂肾炎无明显区别,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小管退行性改变,萎缩小管内常有胶质管型,部分呈小管囊性扩张,小球玻璃样变或消失,小动脉和叶间动脉由于收缩和内膜增厚而阻塞,部分病例在外髓带和皮质可见含Tamm-Horsfall蛋白的淡染物质。这种病灶常被聚积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包围。在有尿路感染的病例,皮质萎缩常伴严重的呈放射状分布的炎症反应,并可从受损的髓质延伸到整个小叶,此时常见患肾缩小,肾盂肾盏扩张,皮质变薄,肾表面有局灶性瘢痕。

3、光镜检查及电镜检查。光镜检查可见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有淋巴细胞浸润,在皮质及外髓可见内含THP圆形的染色物,晚期病变可见肾小球局灶性硬化,荧光镜可见部分肾小球内有IgM、IgG和C3沉积。电镜检查可见内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

三、影像学检查

1、尿路造影。本病最典型的改变是与扭曲的肾盏对应的皮质局灶性瘢痕。残余小叶可代偿性肥大,呈现假性肿瘤影像,一般而言,患者尿路造影表现典型,呈现为“标准”影像。肾脏瘢痕对应扭曲且杵状膨大的肾盏、正常皮质交替。

2、超声超声检查。显示肾外形不规则,纤维瘢痕部位表现为反射增强,代偿性肥大部位反射正常。94%的病例超声与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超声检查探测肾乳头形态的灵敏性不如静脉内肾盂造影,但能灵敏探测肾脏瘢痕。静脉内肾盂造影对此效果差。

3、肾扫描。肾扫描可作为诊断反流性肾病的补充手段。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99Tc,该核素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现有3种不同的99Tc标记复合物可用于临床。①99Tc标记的DTPA复合物由肾小球滤过,在肾皮质无明显停留,因此特别有利于评价集合系统功能和测定总的和单个肾小球滤过率。②99Tc标记的DMSA缓慢随尿排泄而逐渐缓慢地在有功能的肾皮质聚积,DMSA扫描缺损反映出该处因缺血损害而低灌注或损害部位近端小管排出放射性核素减少。③99Tc标记的葡庚糖酸盐具有以上两者的优点:多数被排泄进入肾盂肾盏系统,但一部分被保留在肾皮质,注射后2~3h的延迟显影对检测急性肾盂肾炎以及皮质瘢痕特别有利,但对轻度肾盏异常的诊断效果不如静脉内肾盂造影。

4、X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VCUG是检查反流的传统方法,对尿道和膀胱壁异常的诊断以及反流的精确分级很有价值,但该检查有创伤性和痛苦性,并可能将细菌引入尿道,数字减影在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的应用提高了诊断反流的灵敏度和精确性。

5、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由VCUG发展而来,其在性腺的放射剂量很低,在国外多家儿童医院已成为可供选择的检查方法之一。比较核素膀胱造影和放射性X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前者现被认为是筛查反流和判断手术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放射剂量低;灵敏度高;可取得VCUG不能取得的数据参数如残余容量、反流量、反流时膀胱容量等。核素膀胱造影的缺点有不能评价尿道情况;不能按国际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也不能显示轻微膀胱壁异常如小憩室等。核素膀胱造影的适应证如下:①反流患者接受内科治疗或术后的随访检查。②对反流儿童无症状同胞的筛查。③对易患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如脊髓脊膜膨出或其他功能性膀胱疾病)的系统检查。④患UTI的女性患儿的初步筛选。

6、计算机化断层显像(CT)。对检测肾皮质瘢痕较准确,惟价格较昂贵。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