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淋巴结反应性肿大等。
3、MRI:MRI可显示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脂肪,深浅筋膜,肌肉等微小信号改变,可清楚显示疾病的解剖分布,有助于确定最佳活检部位和实施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反应,在预测坏死或肌脓肿方面,较血浆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升高或肌球蛋白尿更准确,MRI诊断坏死性筋膜炎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6%,准确性为94%,但其扫描时间长,不适于危重患者。
MRI征象:
(1)皮下组织增厚,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可有强化;
(2)浅,深筋膜增厚,积液,T2加权像呈高信号,多数呈均质性界清圆顶状高信号区,如深筋膜T2加权像有巨块信号增加,即可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
(3)钆剂增强扫描,坏死或脓肿表现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无强化或中心部分无强化,周围有强化环,炎症组织表现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T1加权像增强扫描,均匀性强化;
(4)注射钆对比剂很快在邻近T2加权像高信号区有强化,系统近毛细血管网损害,导致对比剂早期外渗增加所致,此表现为感染具有侵袭性的标志,而典型环状强化显示的脓肿形成,则提示感染侵袭性小;
(5)T2加权像显示肌肉信号轻度弥漫增高,T1加权像增强扫描显示肌肉不连续弥漫强化,但肌肉信号强化程度较筋膜改变轻,系水肿所致,肌肉脓肿(呈环状肌肉积液),壁可有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