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养生保健 > > 正文

别让洗澡成“增湿”!三伏天2个禁忌要避开,正确方式看这里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时期,此时气温高、雨水多,人体容易受到外界湿气侵袭。加上自身代谢变化,稍不注意就可能让湿气在体内囤积。洗澡作为日常清洁行为,若方式不当,反而会加重身体湿气。了解并规避这些禁忌,才能在三伏天更好地养护身体。

三伏天湿气易缠身的原因包括外界环境影响和人体代谢特点。三伏天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人体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导致湿邪侵入。高温天气下,人们常待在空调房内,冷热交替使毛孔开合失常,也会让湿气有机可乘。此外,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多,若汗液不能及时排出或清洁不当,会使湿浊停留在体表。人们在三伏天还易贪凉,过多食用生冷食物,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加重体内湿气。

两个常见的加重身体湿气的洗澡习惯需要警惕。一是洗澡后不及时擦干身体。三伏天洗澡后,皮肤表面残留大量水分,若不及时擦干,水分会随着毛孔的开合渗入体内。尤其是在空调房或通风较差的环境中,水分蒸发慢,更容易加重体表及体内的湿气。二是用冷水洗澡或洗澡水温过低。三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贪图一时凉爽选择用冷水洗澡。但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冷水刺激会使毛孔突然收缩,导致汗液无法正常排出,湿浊郁积在体内,加重湿气。即使是热水洗澡后立刻接触冷水,比如用冷水冲脚,也会影响气血循环,让湿气难以排出。

正确的洗澡方法有以下几点:控制水温,以37℃-40℃为宜,既能清洁皮肤,又不会刺激毛孔;每次洗澡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洗完澡后,用干净的毛巾迅速擦干全身,尤其是腋下、腹股沟等容易积水的部位;洗澡时保持浴室通风,避免闷热潮湿的环境加重身体不适;三伏天出汗多,可每天洗澡一次,但不要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

辅助祛除湿气的小建议包括洗澡后喝适量温水,补充身体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湿浊;洗澡后进行简单的拉伸或散步等轻度运动,通过运动出汗排出部分湿气,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三伏天洗澡看似简单,却暗藏着关乎湿气的养生学问。避开洗澡后不及时擦干、用冷水洗澡这两个坏习惯,遵循正确的洗澡方式,才能在清洁身体的同时减少湿气困扰。注重日常细节,顺应气候特点,才能更好地养护身体,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