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养生保健 > > 正文

节食减肥的尽头是暴饮暴食?

节食减肥的尽头是暴饮暴食?

有一位美国学者名叫吉恩.哈维( Jean Harvey)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然而他的研究结果否定了这种在社会上到处流传的说法。她征集了一些志愿者,把这些志愿者分为两组。第一组连续20周只吃热量非常低的食物,第二组只吃热量比平时略微低一点的食物。第一组不吃含有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

根据社会上流传的这些说法,这位学者开始的时候推测第一组被试者会产生对食物的强烈渴望,尤其是对于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或者是高脂肪食物。然而实验的结果是两组被试者的食欲都有所下降,都没有出现对食物特别渴望的现象。

另一位美国耶鲁大学的学者叫朱迪斯.罗丹( Judith Rodin)对这一个研究结果表示赞同。这位学者做出了这样一个解释:尽管逻辑告诉我们,节食会让人更加饥饿,但研究证据并不支持这一观点,只有当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低于基本生存所需的水平时,我们对食物的渴望才会变得更强烈。

也就是说这个结论证实了一般的减肥节食方案不会导致反弹性的暴饮暴食。节食跟对食物的渴望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联系。

可以从以下两点解释这个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行为被夸大了。这种现象被作为一种奇闻异事,作为一种饭后笑谈被反复的引述,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被夸大了。

另一方面,在节食的过程当中暴饮暴食的这一类型的人往往是有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这一类型的人性格和思维往往是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她们对节食减肥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去暴饮暴食。比如当她忍不住吃了一块饼干的时候,她会这样告诉自己:“这块饼干已经破坏了我的节食计划,所以我干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我们再讲另外一个方面,这两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为什么跟社会上的普遍的认知相反呢?

实际上暴饮暴食的背后,都有一个情绪问题,也就是心理问题。

大多数人并不会因为节食而产生剥夺感,不会反弹性的暴饮暴食。

当一个人通过科学合理的节食计划进行减肥的时候,通过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让这个人觉得更加有自尊,更加有自信心。当一个人更加有自信心的时候,他的内心里面就充满上进心,她就会更加自我节制。这就是节食计划不会导致暴饮暴食,而且会带来更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机制。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