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肿瘤医院 0931-2302543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为两院一体的领导体制,始建于1972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肿瘤防治、康复、卫生信息化为一体 面向西北地区最大的医学科研及肿瘤专业防治机构。承担着甘肃省肿瘤发病普查、诊治、预防、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肿瘤专业人才培训、大专院校教学实习和研究生培养等任务。 甘肃省肿瘤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甘肃省癌症中心、甘肃省重离子束治疗肿瘤临床研究基地、兰州大学附属肿瘤研究中心、甘肃省省属重点科研院所、兰州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单位、甘肃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甘肃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甘肃省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以及甘肃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等十余个协会主委单位;是省、市、铁路医保单位、新农合定点医院。 医院现开放病床1200张,设有19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其中,省级临床医学中心3个(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分子病理诊断及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省级重点学科4个(放射治疗研究中心、肿瘤内科、头颈外科、乳腺病诊治中心),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2个(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血液科)。 医院临床亚专业学科完善,覆盖病种齐全。在肿瘤治疗方面,形成了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介入、免疫、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整形微创、核素治疗等综合体系。在开展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控制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引领着甘肃省肿瘤临床及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由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医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药物研究所、肿瘤流行病研究中心、医学情报研究所和《甘肃医药》编辑部等7个科室组成,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药物临床试验(GCP)机构1个。以"培养新型医学科研人才、开展临床导向技术研究、开放共享科研条件资源、促进生物医药领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了转化医学研究平台、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平台、肿瘤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地产中草药研发平台和医学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近年来,围绕肿瘤预防和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肿瘤的分子诊断、抗肿瘤药物和肿瘤个体化治疗等领域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工作,促进了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的进程,与国内外30余所一流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协作关系。 全院现有员工127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50人。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6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全国医药卫生先进个人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省级领军人才6人、十佳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兰州市科技功臣提名奖获得者1人、厅级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甘肃省名中医3人、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省科技厅学科带头人2个、院聘首席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和硕士156人。 配备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临床诊疗及科研设备。IGR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等高精度放疗直线加速器4台,西门子Lantis、医科达MOSALQ网络、核通PLATO、OncantraMasterplan、瓦里安Eclipse、医科达CMS放疗计划系统6套,核通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机2台、东芝CT模拟定位机、X线模拟定位机、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1.5T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西门子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GE高分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西门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系统(DR)、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Sysmex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SysmexCA-7000全自动血栓/止血分析仪、VersaTREK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中央监护系统、多普勒彩超、麻醉机、胸、腹腔镜系统,还装备了数字化全净化手术室15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消毒供应中心,具有Quantstudio12K多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FACSVerse流式细胞仪、Rotor-Gene实时荧光定量PCR仪、X-mark酶标仪、Agilent高效液相色谱仪、QIAGEN核酸自动提取仪等科研设备。 医院、医科院先后承担并完成"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项目。近五年,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12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14项。全院共完成科研成果73项,发表论文595篇,其中SCI49篇、国家级360篇。出版专著26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2项。全院共获各类科技奖53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奖52项。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0931-2354680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兰州大学附属兰州医院,是兰州市属一所规模最大、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吴家园西街1号,占地4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院内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为38.3%,获市政府“花园式”单位称号。院内有近千名职工,可容纳816张床位,40余个临床技术科室,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2009年再次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先进集体。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50年的历史,1979年正式改名为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医院现有副高级以上人员128人,硕士研究生43人,赴日研修生20余人;设有白内障复明中心、儿童斜弱视矫治中心、甘肃心血管病研究所、甘肃兰州眼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室、肝病研究室等临床医学研究机构。医院的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肿瘤外科、眼科、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已达到本省一流水平,可进行先心病、冠心病、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等重症疑难手术与介入治疗。心胸外科于2001年6月1日在西北五省区地方医院率先开展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在硬件方面,现在医院拥有西北地区首台西门子128层4维螺旋CT机、1.5T超导核磁共振机、数字2000毫安X光机、数字胃肠X光机、人工肾血液透析机、眼底照相机、多功能自动呼吸机、各种纤维内视镜及电子内视镜、体外反搏机、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等大型医疗设备。新建外科大楼全面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随着螺旋CT、数字减影、心脏工作站、电子胃镜及十二指肠镜等耗资2000万元的先进设备的应用,必将使医院的诊疗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实践中,医院提倡人性化服务,患者第一的理念,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质量意识,拓宽服务范围。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以优质服务为前提,专家队伍建设为基础,周到的后勤保障为支撑,科学的管理为核心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省重点骨干医院之一。近年来,医院加大科研力量,先后完成科研成果数十项,其中多项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专利2项,并同日本及欧美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成为兰州医疗卫生事业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为广大患者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医疗基地。
甘肃省中医院 0931-2687109
甘肃省中医院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黄河之滨,创建于1953年12月8日,是甘肃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和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学校教学医院,省、市、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全省新农村合作医疗三级定点医疗机构。2007年托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2012年托管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名为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医院先后开设了临夏分院、通渭分院、榆中分院、永登分院,兰州甘南路特色门诊部和省委门诊部,在白银新区建设占地100亩的医院制剂中心。 近年来,医院切实贯彻国家和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地、县(区)辐射,扩大医疗服务半径和空间。2013年,经省卫计委批准,医院联合省内各地20家医院组建成立了"甘肃省中医院医疗集团",本着互助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继续教育、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危重病人的上下转诊康复等方面打破院际界限,实行资源共享,促进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 医院占地面积105亩,现有职工16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87人,副高以上专家248人,博士26人,硕士27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甘肃省名中医17人,省级优秀专家5人,省级领军人才5人,厅级领军人才13人。医院开放床位1350张,设有83个专科专病门诊、62个临床医技科室、23个研究所、5个二级实验室、1个中心实验室、23个职能管理处(科)室。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专)科11个,省级重点学(专)科13个,其中骨伤科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及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64个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中。脑病科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药剂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中医护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药剂科、脑病科、脾胃病科、老年病科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及省中医药重点专科;肛肠科、内分泌科、针灸科与放射影像科为首批院内重点专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临床中药学、中医文化学为国家中管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骨科、中医药剂科、中医脑病科、中医老年病科、中医消化科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 医院坚持突出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坚持"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名技"的发展战略,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医院中医特色诊疗内涵建设。近五年来,医院立项的省(部)级、厅级、院级科研课题179项,完成鉴定课题94项,获奖成果44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48篇,出版医学专著49部。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99届(次)。医院自主研发了"损伤胶囊"、"消定膏"、"中风膏"、"补脑膏"、"制萎扶胃丸"和"清宁胶囊"等66种院内制剂,其中有23种进入甘肃省调剂使用药品目录,在全省推广使用,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喜爱。医院还承担着甘肃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生的教学任务。 在应对"非典"、"5•12地震"、"三鹿奶粉事件"、"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岷县暴洪地质灾害"、"岷县漳县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作为省内最大的中医院,责无旁贷地冲锋在第一线,不辱使命地完成了各项救援工作。在2010年的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医院单独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救援队伍,做为全国4支中医医疗救援队伍之一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成为省卫生厅系统收治玉树伤员最多的医院。 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创建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单位""甘肃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诚信建设示范单位""兰州市文明单位""兰州市园林化标兵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急诊科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连年通过复审。 医院成立60年来,经过几代中医人的艰苦创业,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大力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逐步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疾病的救治水平,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就医环境,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为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院遵循"严谨、仁爱、传承、创新"的训导,通过深化改革,使医院走上了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医院正朝着"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集团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院干部职工正在为建设一所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综合性三甲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0931-8635008
兰州大学口腔医院 0931-7716666
兰州大学口腔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甘肃省首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别)、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甘肃省干部口腔保健基地医院。医院由院本部、一门诊、二门诊、一病区、二病区组成。设有牙体牙髓科、预防口腔科、牙周科、儿童口腔科、口腔粘膜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急诊科等18个口腔临床医技科室。综合牙科治疗椅114台,病床50张。已开展龋病及非龋性疾病治疗,牙周病、粘膜病的系统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治疗、心电监护拔牙和微创拔牙,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肿瘤、涎腺、颞颌关节、先天畸形等致病的系统治疗,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等复杂义齿修复、牙颌面畸形综合矫治技术、老年口腔疾病的综合治疗及口腔颌面部的整形美容、人工种植牙等技术,均处于国内先进、甘肃省领先水平。医院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能,为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提供口腔疾病预防保健和诊疗服务。每年接诊患者5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各种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为幼儿园学生免费涂氟、小学生免费窝沟封闭等义诊活动。参加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精准帮扶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白家山村,为村民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讲和口腔义诊,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2015年、2016年在复旦大学组织的最具影响力医院排名中,兰州大学口腔医院连续两年获得西北地区口腔专科医院排名第三,甘肃排名第一。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 0931-8127368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保健、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创建于1952年,后经多次调整合并至1973年4月,正式建立“兰州市妇产科医院”。1982年10月,医院更名为“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现址为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西路74号。医院占地面积5620平方米(8.43亩),建筑面积10653平方米;编制床位250张,实际开设200张;人员编制295人,现有职工454人(含编外职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02人(高级59人,中级83人,初级260人)。年门诊量13余万人次,年出院人次9000余人次。医院内设37个科室。 我院是首批国家级爱婴医院、甘肃省“十佳”妇幼保健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哈维德夫医院妇科外科快速康复教学培训基地医院、兰州市妇产科急救中心、兰州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运中心、兰州市婚前医学检查中心、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实践基地、省(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院产科、妇科、新生儿科、妇科腔镜中心为兰州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妇科宫腔镜中心为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妇科、新生儿科为兰州市临床医学中心;妇科内镜和新生儿重症监护为兰州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我院是首批国家级爱婴医院、兰大医学院教学医院、兰州市妇产科急救中心、兰州市婚检中心,妇科微创特色专科为全省首创。 乘8路、15路、149路、33路公交车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下车既是。 乘106、141、102、75、76、31、34路到中山林站下车,在白银路与五泉西路的交叉路口向南步行100米即到。 医务科电话:8127728 院办电话:8127578 妇产科急救:8110120
兰州市中医医院 0931-2942437
兰州市中医医院(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原兰州铁路分局兰西医院,始建于1958年,担负着原兰州分局管辖的东至定西、西至永登、南至河口、北至景泰、长征的101个站区及兰西地区七万余职工、家属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于2004年10月1日医院脱离铁路整体移交兰州市卫生局管理,为一所国家举办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医院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武威路344号,兰州西站三角线繁华地段,周围为密集的铁路职工家属区。1994年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目前为兰州铁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兰州铁路局火车创伤定点诊疗机构、兰州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市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七里河区城镇职工、居民定点首诊医院及新农合定点机构。是甘肃省中医学校、西安医学专修学校定点实习教学基地。医院本部占地面积23.5亩,房屋建筑面积17081.6平方米,所辖沿线卫生所、保健站房屋面积3580平方米,全院拥有固定资产3135万元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0931-8362771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市区北滨河边, 毗邻白塔山公园,环境幽雅,建筑风格独特,是广大患者理想的休憩疗养之地。医院1904年由英国传教士博得恩创建,1978年更名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现已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医疗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逐年提高的融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先后建成了传染科大楼、 住院部 大楼、 门诊部大楼、的外科大楼, 彻底 改善了就医环境。先后被兰州市政府评为 “兰州市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示范单位”, 兰州 市城关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国家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 被省卫生厅授予“十佳医院”、“职业道德先进单位”。 2000年9月作为省级“病人选择医生”试点单位, 2001年我院被医疗保险局定为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成立了 “120” 急救站,2002年正式成为兰州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 为了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我院要积极更新观念,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品牌”科室,把医院建设的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0931-8610841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始建于1991年,是由省编委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一家集康复与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康复专科医院、省级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康复人才培训基地、全省卫生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兰州大学教学医院、兰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医院设有视力康复科、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神经康复科、老年病康复科、肢体矫形康复科、儿童康复科、传统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康复治疗科(内设PT室、OT室、ST室 )、康复工程科等16个特色康复科室,设有门急诊、内科、骨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体检科等19临床医技科室。视力康复科和听力语言康复科被评为全国康复重点学科,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被授予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区域中心,传统康复科为全省重点中医药建设单位。甘肃省残疾人康复学会秘书处、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甘肃省低视力视光中心均设在医院,从而使我院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康复医疗机构。 医院现有业务用房2.73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600张。在职职工613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2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4人,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56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干部职工总数的85%以上,省厅级学科带头人3人,全省名中医2人。 医院现拥有CT、日本民德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美国产超声乳化仪、脑干诱发电位测听仪、日本产数字B超、美国产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等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高精尖医疗康复检测、诊断、治疗设备200多台,总价值2亿多元,在国内和全省居于先进水平,为提高康复医疗诊疗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医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发表SCI论文2篇,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46篇;省科技厅鉴定的科研成果36项,其中1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4项荣获省残疾人康复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有3项获省自然科学基金10万元;有1项获省长基金10万元。经过省科技厅审定批准,由省残疾人康复医学会承担“甘肃省残疾人康复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省残疾人康复医学会秘书处设在医院,使全省康复医学专业人员有了本专业的科研课题审定、评奖机构。 经过不懈的努力,医院已经发展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模式较先进、功能较完善的能对患者进行全面康复的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医院以现代康复医学为主导,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教育康复、康复工程学、祖国传统医学紧密结合,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的团队工作模式。医院已为近百万人次患者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康复医疗服务,实施各类手术4.8万例;抢救危重病人1364人次,抢救成功率为99.5%;完成贫困肢残儿童矫形手术825例,收训听障儿童 2600多名;举办全国、全省以及区域性各类康复技术骨干培训班50余期,培训康复技术骨干2000余人次。举办盲人医疗按摩培训班20余期,培训盲人1080人次。医院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省政府残工委授予“残疾人之家”;被中国残联评为“全国最好的省级康复中心”、誉为“全国最好的省级康复中心”、表彰为全国残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扶残助残先进单位”称号;被全国医院管理委员会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 0931-8993114(查号台),0931-4668999(医务科),0931-8974036(院办公室)
三爱堂医院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历史的军区中心医院,1939年创建干革命圣地延安,前身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著名国际友人白求恩、柯棣华等大夫曾在医院工作过。医院地处兰州市中心,实力雄厚,交通便利,管理规范,设有近40个科室,有高级技术职务人员6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 实际展开床位500余张,年门诊量20余万人次。三爱堂医院现有螺旋CT、血管机、CR机、全数字胃肠X光机、彩色多谱勒、计算机集束射频肿瘤治疗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氧舱群、亚健康检查仪等大型设备。各类医疗设备近千台(件),总价值近亿元。 1996年被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高压氧治疗、肝胆外科、传染病防治等3个军区中心,技术力量和医疗水平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他科室也具备雄厚技术力量和突出的特色优势。近五年来, 医院共在省级以上各类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 出专著8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0多项, 获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奖50多项,获国家专利8项。医院坚持“开门办院”方针,正在兴建21000平方米的医疗大楼, 将会使医院硬件建设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带动医疗、科研的不断发展。三爱堂医院已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一所医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配套、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1998年被兰州市评为“十佳医院”:2001年以来连续四年被甘肃省和兰州市医疗保险局确定为医保定点医院:2003年被中华医学会评为“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2003年被兰州军区表彰为“非典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医院党委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党组织”。医院服务诚恳热情、医疗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深受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的信赖。迈入新时代,全院同志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政治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建院、开门办院”的总体思路,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坚持病人第一、质量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做好西北地区驻军和广 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一流服务。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0931-8635008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91年,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0年、2012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医院本部现有编制床位66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1200张(含分院),设置内、外、妇、儿等42个临床科室或部门,7个医技科室和36个专病门诊。医院下辖北院、西院、畅家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北院位于皋兰县城,即皋兰县中医医院,占地18.89亩,可开放床位200多张;西院坐落于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居民区,占地面积6亩,开放床位150多张;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畅家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名中医夜间门诊。 针灸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学科为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学科,中西结合心肾科、中西结合呼吸科为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 心血管科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心血管科、骨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骨伤科、肾病科、针灸科、儿科、脑病科为甘肃省重点中医药专科;脾胃病科、中药炮制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为甘肃省重点中医药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心血管科、肾病科设有国家二级临床实验室。医院设有甘肃省中医药防治慢性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 医院为甘肃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有博导工作站1个、硕士学位培养点8个、临床研究室4个、临床教研室9个。医院人才队伍中有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6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5人、国家名老中医和甘肃省名中医21人,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3人、省卫生厅学科带头人5人、卫生系统领军人才10人,4人入选甘肃省“555”“333”人才库,5人被评为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近年医院在科研方面发展迅速,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 医院拥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9个、甘肃省名中医工作站、甘肃省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针灸临床研究基地、甘肃省中药炮制及质控研究技术工程中心、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省传承基地。 医院建成有10万级的符合国家GPP标准的制剂室,拥有中医药特色明显和疗效显著的中药院内制剂50多种,可以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中医骨伤非手术疗法、中药疗法、针灸、推拿、蜡疗、理疗、熏蒸、刮痧、拔罐等独具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备受患者青睐。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受到患者欢迎。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32号 邮编:730020 网址:http://www.zyxyfy.com 电话:0931-8635008 8635229(传真)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0931-5188888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是省卫生计生委直属的非营利性公立保健医疗机构,是卫生部第一批授予的“爱婴医院”,为甘肃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北街143号。 医院始终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办院方向,坚持“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服务宗旨,承担全省妇女儿童的保健、医疗、科研、教学、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培训、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及妇幼保健领域对外交流等任务,是全省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中心,也是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英国国际发展部等妇幼保健国际项目的合作单位和兰州大学临床教学医院。2010年、2015年先后被确定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2016年被评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省级示范基地;2014年被评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被评为母婴友好项目示范医院;2016年首批获批“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医院创建于1942年,前身为甘肃省立兰州高级助产职业学校附属产院、甘肃省妇婴保健院、甘肃省妇产科医院,1978年正式更名为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现址,总建筑面积43993m2,开设床位300张。2012年保健医疗综合楼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开放床位1000张,建筑面积为59783m2,2014年12月,二期工程门急诊保健楼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1375m2,2015年8月,甘肃省儿童医学中心业务楼开工建设,规划建筑面积35771m2,2018年6月建成后医院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16929m2。2016年负责筹建甘肃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项目(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西院、甘肃省儿童医学中心二期/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安宁新城医院),总建筑面积计划为350000m2。 医院妇科为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产科、新生儿科和乳腺科为甘肃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近年来,相继建成了甘肃省生殖保健中心、甘肃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甘肃省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甘肃省产前诊断中心、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甘肃省孕产妇急救中心、甘肃省儿童急救中心、甘肃省医学遗传学中心;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乳腺微创中心、宫颈病变诊治中心、腔镜中心、生殖免疫诊疗中心、围产医学中心、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治中心和心血管中心等。2010年被确定为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腔镜妇科和新生儿科被确定为甘肃省妇科内镜和新生儿重症救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5年,获批设立甘肃省儿科临床医学中心及甘肃省小儿呼吸内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6年8月,甘肃省妇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甘肃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医院。 经过七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医院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全省妇幼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8年1月修订)
甘肃省人民医院 0931-8281763
甘肃省人民医院建于1950年,是甘肃省政府所属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及干部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除本部外,有西区分院、红古分院和新区分院三个分院。 医院核定床位3350张(其中本部2600张,西区分院435张,红古分院315张),现开放床位2032张。职工2658人,高级职称人员43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名、甘肃省优秀专家9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0名,博士87名,硕士639名。 医院有业务科室95个,其中临床科室57个,67个专业,医技科室19个,22个专业。有内分泌、护理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甘肃省普外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口腔临床医学中心2个医学中心,有心血管内科、消化科、影像诊疗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小儿科、烧伤科、腹腔镜治疗中心、肛肠科、老年病防治中心、腔内泌尿外科、代谢病诊疗中心、脑血管病中心12个省级重点学科。 医院拥有国家卫计委批准的甘青宁新四省(自治区)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甘青宁三省(自治区)第一台PET/CT和CT影像引导高能直线加速器肿瘤治疗系统、西门子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128层光子双源CT、3D腹腔镜等国际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配备有国内一流的层流净化手术室和国际最先进的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拥有覆盖甘肃全省市县级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甘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 西北唯一的国家一类A级核辐射救治基地、甘肃唯一的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甘肃省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甘肃省老年医学研究所、甘肃省干部体检中心均设在我院。同时,我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甘肃省全科医生培养基地,也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甘肃省人民医院是兰州大学人民临床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也是宁夏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还承担了甘肃医学院、张掖医专等院校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医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医院先后与美国南佛州州立大学、TAMPA医院、法国奥巴勒基金会医院、以色列西勒雅法医学中心等多个国外医疗机构逐步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台湾台北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分别缔结姊妹医院、友好医院,这也是台北医院在大陆唯一一家姊妹医院,通过多种渠道,加大选派中青年业务骨干赴国外、境外研修深造,每年有近百人次赴丹麦、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培训学习和交流。 作为政府的医院,人民的医院,医院始终把发挥社会公益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医院的一切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坚持公益性第一的服务职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把这种办院理念强化于医院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医院的每一个医疗环节中,渗透于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行为中。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204号 邮编:730000 传真:0931-8266957 邮箱:gssyyb1883@126.com 医院查号台:0931-8281114/8282114 门诊服务热线:0931-8281763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0931-86252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 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医院秉承“仁爱尚德,追求卓越”的院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多年来,为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陇原百姓生命健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省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标兵、甘肃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青年文明号集体、甘肃省工人先锋号等大批荣誉,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院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设有57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核定床位2686张。2017年接待门、急诊患者164万人次,住院患者7.5万人次,开展手术3.8万台次。现有在岗职工32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38人,43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厅级领军人才46人,甘肃省优秀专家4人,教授40人,副教授99人。拥有大型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500余(件)。 2016年7月,医院召开独立建院以后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健全了院党委、纪委组织机构。按照有利于党支部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将支部建在科里,临床支部书记由科主任担任,建立起“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组织构架,现设有11个党总支、5个直属党支部,共有党支部52个(其中在职职工党支部45个,学生党支部6个,离退休党支部1个)。 医疗实力雄厚,医院整合建设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甘肃省心脏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临床医学中心和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殖医学与胚胎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10个省重点专业学科、10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个甘肃省中医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和5个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型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列入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整合建设西部重大及高发肿瘤早诊早治与防治体系建设、西部高发慢病防治与康复、心脑血管疑难危重病防治、生殖医学与遗传、妇幼急危重症学科群、重症医学与创伤学科群6大优势学科群。 科研力量雄厚,多年来申报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省部级等众多科研课题,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出版学术专著近百部。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内、外、妇、儿等20个教研室,拥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麻醉学、护理学五个本科专业。现有博士点2个、硕士点14个,博导22人、硕导87人,每年本科、研究生毕业生500人左右。2014年我院申报成功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甘肃省首批6个培训基地之一,基地培训学科涵盖内、外、妇、儿等31个专业。2017年5月成功申报心血管专业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每年接受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进修人员。派出多批技术帮扶小组和医疗队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工矿职工医院开展义诊、医疗帮扶,为基层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圆满完成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交付的抢险救灾和医疗救治任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贡献。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0931-8942262;0931-8942490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简称兰大二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拥有甘肃省儿童医院。 医院规模: 医院本部占地155亩,总建筑面积约40.1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155人(含离退休661人)。开放床位3500张,2017全年门诊量16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06%;住院病人11.01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手术量6.67万台次,同比增长19.07%。医院本部设有24个党政后勤职能处室、89个科室,1个直属机构、3个直属单位,49个学科。 2017年医院组建专科联盟,通过整合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健全专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密切加强专科间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效加强专科深度建设和精准分级诊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水平,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贯彻国家、省、市医联体建设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我院共计33个学科与省各市、县区医院合作,合作医院达到207家,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的医联体数量到971个。 人才队伍: 医院人才济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省级优秀专家8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一层13人、二层14人);省“555科技人才工程”人选16人(一层次5人、二层次11人);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9人;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21人;陇原青年创新团队1个;陇原青年创新人才8人。 学科建设: 医院拥有49个学科,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肝胆胰外科、骨科、院后急救医学专业、神经内科、消化内镜治疗中心、肾病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小儿重症医学、麻醉科、皮肤科);1个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外科学);1个甘肃省心脏外科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普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初级创伤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外科学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急诊医学培训基地、“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地、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15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甘肃省听力障碍诊断中心、甘肃省眼科疾病干部保健中心以及中国西部首家“内镜培训基地”;西北地区首家直通梅奥国际会诊中心。 教学状况: 现有临床医学博士一级学科点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各1个,包含6个学科方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包含14个学科方向;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包含15个专业领域。具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麻醉学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博士、硕士和学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42个教研室,硕博士生导师1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54人,副教授105人。 2014年成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共拥有内科、内科、儿科、急诊科、皮肤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全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儿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检验医学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口腔全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等28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设施、设备齐全,临床技能中心占地3000余平方米,培训模拟设备种类齐全。自2015年2开始共计招生1029人,目前共考核合格并取得国家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达423人。 科研硕果: 拥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骨科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甘肃省高原高发肿瘤生物样本库);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神经病学疾病精准诊疗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脊柱疾患疼痛机制研究及治疗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萃英生物医学研究中心;7个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型学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血液肿瘤科、骨科、神经外科、消化内镜学、神经病学);11个院级重点实验室(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肝胆胰外科、放射影像、心血管疾病防控、消化疾病、肾病、药物基因组学、内分泌代谢、眼科和急诊医学);近三年科研立项271项,科研经费3235万元,科研获奖31项(其中厅、局级23项,省部级8项)。科研论文1283篇(其中SCI208篇、CSCD 403篇、统计源 340篇),获得专利97项,出版专著145部。连续五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先进设备: 医院拥有总价值达10.5亿余元的大型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包括Pet-CT, 容积旋转调强(VMAT-Elekta Synergy?)医用直线加速器,飞利浦放疗专用大孔径4D-CT模拟定位机(Brilliance CT Big Bore),铱-192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医科达-Monaco和飞利浦-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医科达肿瘤信息网络系统(Mosaiq),德国激光定位灯LAP(DORADO4)以及德国PTW三维水箱、瑞典ScandiDos公司实时剂量四维验证系统(Delta4)、二维矩阵验证系统, 3.0T核磁共振、128排螺旋CT、宝石CT、移动CT、ECT、直线加速器、数字胃肠机、体外震波碎石机、3D腹腔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大型自动化生化仪、一体化手术间、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全自动质谱分析仪、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系统、椎间孔镜、超声内镜、数字乳腺机、准分子激光仪等国际一流医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促进医院诊疗水平。 医院的成绩: 医院获得2017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作为省内唯一一家连续四年入围香港艾力彼医院排名100强的医院;首次进入“复旦版排行榜”西北地区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荣获国家卫计委“改善服务创新医院奖”;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卒中数据管理示范单位奖”、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国脑卒中宣传教育先进团队、2017年度“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优秀组织管理奖、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我校的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2015年甘肃省卫生应急演练三等奖;2014年度工会工作优秀单位;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兰州市“平安医院”奖等殊荣。 社会责任: 近年来,医院成功应对“汶川特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甲流、“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青海玉树地震”、“岷县璋县地震”、“甘南合作(玛曲)8.7重大车祸”、 “临夏东乡县7.19泥石流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等多起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卫事件的医疗救援应急处置预案,安排部署对灾区伤员的救治工作,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2018年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精准扶贫等工作,积极投入甘南州舟曲县人民医院、临夏州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展开对口帮扶工作。参与 “全省两会”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兰洽会”等卫生保障任务。5年多来,医院出色完成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指令性救治任务,集体和个人多次受到表彰。公开遴选“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人员赴全省22个市州的51家医院开展支农工作;2018年出色完成中国援赴马达加斯加“光明行”医疗援助任务。 社会公益: 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与民政部门协作开展“明天计划”,救治孤残儿童; 2008年,与方大集团兰州市慈善总会共同成立“方威基金会 - 兰大二院宁养院”,帮助甘肃省内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开展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开展甘肃民政厅50种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甘肃省民政厅建档立卡户医疗救助、兰州市“一站式”医疗救助、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 近年来,医院秉承“厚德精医 博学笃行”的院训,围绕“关爱生命 奉献社会”的服务宗旨,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六个一流”(即“一流管理、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环境”)建设目标的引领下,朝着建设一所新时代一流研究型大学医院而扬帆远航。
大卫·赫柏是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人类营养与健康问题的研究。... [详细]
23岁的姑娘小左平时工作忙、压力大,胃疼持续两周也未当回事儿,直到不久前餐后出现呕血症状才慌了神,就医后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 [详细]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新增患者达40万人,占到全世界发病人数的42%;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约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近5年来19... [详细]
胃癌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又是一个相当复杂难治的疾病。虽然随着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70%以上首诊的胃癌病人已属中晚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 [详细]
人到中年,要注意预防胃炎变胃癌。当前胃癌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常见肿瘤,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发病的高峰集中在40-80岁。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 [详细]
食用葱蒜之所以能预防胃癌,其实就表现在它对付幽门螺杆菌上有“突出贡献”。洋葱和大蒜同属葱科植物。... [详细]
最近连续接诊四例这样的年轻胃癌患者,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竟惊人相似,都是酸菜鱼和火锅爱好者。专家指出,胃癌年轻化与年轻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 [详细]
从家里带餐到单位,如今成为不少白领解决午饭的一个选择。然而近日,广州媒体爆出“中午带饭成为年轻女性胃癌诱因”,该消息一出便引发各大媒体的转载,一时间在微博上更是... [详细]
任何单调的饮食结构或是偏食,都会造成体内某种营养过剩,导致营养失衡,进而使潜伏在体内的癌细胞趁机发展。... [详细]
提到大蒜,大家首先会想到“蒜你狠”,但是最近网上一则名为《吃火锅一定要蘸蒜泥可防胃癌哟》的文章,让不少网友对大蒜的认识又增加了一层。... [详细]
胃癌作为我们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严重危害青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随着胃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详细]
对于癌症,大家都谈癌色变,怎么防癌,也各有说法,有专家指出就着葱蒜来吃饭可防胃癌,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详细]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在胃部强酸环境里生存的微生物。1994年,幽门螺杆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 [详细]
当患者胃癌进入中晚期时,治愈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能不能治好要看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类型、组织学形态、发病部位、扩散转移情况以及肿瘤侵犯深度。... [详细]
胃疼怎么办?大部分胃病患者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胃痛常常在工作时间不期而至,身边又没有任何药物,以至于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而胃痛却依然得不到缓解。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简... [详细]
胃癌开刀后吃什么?这问题困扰着很多胃癌患者及其亲属。胃癌病人在手术后,会有较多干扰食欲的症状出现,例如:饱胀、不想吃东西、打嗝、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导致患者身... [详细]
为了加速细胞修复,癌症患者的饮食必须增加蛋白质摄取,才有力气对抗病魔!不过,常见的高蛋白食物如牛奶以及黄豆制成的豆浆,偏偏也是产气食物,对仍保留胃部的胃癌患者来... [详细]
当患者胃癌进入中晚期时,治愈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能不能治好要看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类型、组织学形态、发病部位、扩散转移情况以及肿瘤侵犯深度。... [详细]
胃癌是大家越来越熟悉的一种高发性疾病。其死亡率也由于发病初期人们的不重视变得越来越高。... [详细]
近年来胃癌稳居我国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前五位,越来越成为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常见肿瘤。而作为临床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的希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