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0432-62166000(总机)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吉林地区唯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考点,吉林地区唯一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成功获批国家15189实验室、吉林地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吉林地区PICC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通过医教相长,不断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并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先进的医疗设备、优良的服务水平享誉省内外。 医院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44张,现有临床科室40个,医技科室8个;年门诊量约67万人次,年收治病人4.3万人次,年手术量1.1万余台。医院现有职工163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62人,硕士学位343人,博士学位 4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人、吉林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吉林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2人、吉林市医疗卫生首席专家2人、二级教授5人、三级教授7人。 医院有国家级实验室1个: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ISO15189认可实验室、检验科。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卫计委重点专科4个:心血管内科、医学检验科、肝病科、心胸血管外科。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5个:吉林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临床检验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整形外科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团队1个:“低辐射CT技术研究”团队。吉林市医学重点专科13个: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肝病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手显外科、妇科、皮肤性病科、电诊科、CT、核磁共振科、临床护理、临床免疫科、临床检验科。吉林市重点建设专科8个: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感染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整形美容科、眼科。吉林市医学特色专科1个:风湿病科。吉林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8个:吉林市冠心病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市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市风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市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市传染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市医学检验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市输血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市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校级科研平台5个:北华大学肝病研究所、北华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北华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北华大学临床检验与实验诊断研究所、北华大学生殖与遗传研究所。院级科研平台6个:北华大学颅内肿瘤研究所、北华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北华大学临床放射医学研究所、北华大学生物医学及纳米组织工程治疗研究室、北华大学骨疾病研究所、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研究所。市级研究所2个:吉林市护理研究所、吉林市手外科研究所。院内研究室12个:临床免疫研究室、心血管病研究室、手显微外科研究室、医学真菌学研究室、脑血管病研究室、肾病、风湿病研究室、血液病研究室、呼吸病研究室、糖尿病与代谢骨病研究室、医学影像研究室、肝病研究室、临床检验研究室。这些平台为医院医教研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医院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先后购置了高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今年新进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现已拥有美国GE公司产lnnova3100型大平板全数字多功能血管造影机(DSA)、日本东芝大型多功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计算机X线摄影机(CR)、X线数字摄影装置(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医用直线加速器、智能型乳腺摄影机、炫速双源CT机、四维螺旋128层CT机、1.5T磁共振机、X线数字胃肠透视摄影机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模体系,为病人提供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提高了医院的综合诊治能力。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品牌求发展,人才兴院,质量立院,科技强院”的办院理念,将“大医无疆,厚德致远”作为医院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诊治疑难病症、高新医疗技术方面跃上了新台阶,救治大批危重病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加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集团医院,实现了强强联合,使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部分科室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省内知名、地区权威的水平。医院还建立了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精粹的医学人才。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设有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2个专业。具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承担北华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的培养任务,现在院本科生1285人、研究生108人、留学生400人。设有临床教研室32个和吉林省实验示范中心1个,医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趋完备,承担6个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年完成理论授课7000余学时,年接收课间实习、毕业实习学生600余人次。 “十二五”期间,获批科研立项27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横向科研项目4项,卫生部横向科研项目4项,省级项目118项,共获科研经费 536.4万元。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15项,吉林市科技进步奖84项,发表SCI、EI论文96篇,获得专利235项,参与撰写著作和教材239部。 医院对外交往和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一些高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经常互派学者访问、研修,并进行了多次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了五届“长白山国际心脏病学术会议”、“中日韩护理学术会议”、“中日肝病学术会议”等国际会议,提高和扩大了我院的学术地位及影响。院领导班子正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带领全院职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大力弘扬“大医无疆,厚德致远”精神,为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断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几代人筚路蓝缕,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事业全面发展,发扬光大,为医院的美好明天、为吉林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江城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小儿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科、传染科、肿瘤科、急诊科、康复科、麻醉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病理科诊疗与护理、医科大学生临床教学、成人医科学历教育临床教学、医科大专生临床教学、医科大学生临床实习、成人医科学历教育临床实习、医科大专生临床实习、医学硕士生培养、外国留学生培养、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血液透析室、健康体检项目、神经系统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口腔种植诊疗技术、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松原市中医院 0438-3123771
松原市中医院(原宁江区中医院)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的“二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家示范中医院”,是松原市、宁江区和扶余县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宁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松原市中医院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有在岗职工266人,其中 专业技术人员212人,中高级职称111人,开设14个临床科室、有内一,内二,骨科,普外肛肠科,妇产科等五个疗区,开放病床175张,拥有全身CT机,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胃镜、结肠镜、电视闭路X光机、C型臂等先进设备,医院年门诊量10余万人次,年收住院病人2000人次,年业务收入1500余万元。骨科是医院的龙头科室,以精湛的中医正骨手法及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研制出的接骨散等系列中药制剂,在松原地区影响较大,内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肝病、肾病、糖尿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医脑病科是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骨科和中医肝病科已经成为吉林省重点专科建设科室,肛肠、普外,妇产科,中医儿科,眼科,皮肤科、针灸推拿理疗极具特色,疗效甚佳。松原市中医院紧紧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强化管理,以人为本、科技兴院,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单位,松原市文明单位、卫生标兵单位,吉林省优质服务单位。
吉林市中心医院 0432-62456181(总机)
吉林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34年),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是吉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吉林省北部区域医疗中心。自2013年始中心医院正式加盟吉林大学,成为吉林大学附属吉林医院,医院正以崭新的姿态跨入新百年。 医院现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100张。职工26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4人、省市拔尖人才36人、学科带头人12人、国家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18人、省市医学会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94人;副主任医师以上47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4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356人。 医院设备先进,百万元以上的设备70余台套,包括3.0T、1.5T磁共振成像仪,4台悬吊式平板血管造影机,直线加速器,肿瘤超声聚焦刀,ECT等。5台先进的螺旋CT中1台是国际最先进的640层多功能螺旋CT;2台移动DR,29台国际顶尖彩超仪,全自动检验系统,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系统等均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和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被省卫生厅推荐为国家级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候选单位;吉林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全科医学教育临床培训基地;是吉林市远程医学承办实施医院。省、市重点专科数量稳居全市之首。烧伤整形外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碳钛人工关节、肾脏病为省级重点研究室;心内科、病理科为省级特色专科;医院有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基本外科、麻醉科、乳腺外科、眼科、儿外科、老年病科、病理科、电诊科、内窥镜科、放射线科16个市级重点专科;有口腔科、妇产科、神经外科、临床护理、胸外科、临床检验、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9个市级重点建设专科;有心血管、脑血管、肿瘤、消化、骨外科、基本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12个疾病诊治中心;拥有吉林地区最大的疼痛诊疗中心、皮肤激光治疗中心。 进入新百年,医院坚持建设研究型医院发展目标,实施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弘扬医院文化,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质量管理,推进数字化管理,实行电子病历、临床路径、DRGs管理;推行整体医疗、优质护理、垂直管理;开展远程医疗,预约诊疗,医疗志愿者服务,三级随访、“银医一卡通”诊疗服务,成立吉林市首支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全国首个“特困患者救助基金”,开展“发展上水平 服务下基层”活动,实施了日间手术、建立专病门诊、实行阳性率评价、调整检验套餐、开展对口支援等便民惠民措施,让吉林城乡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 医院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于2012年3月启动改扩建工程,历时21个月完成了7.2万㎡Ⅰ期工程,于2013年12月12日落成投入使用。本着以病人为中心,按医院功能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医院功能布局,共分为五个功能区:即急救创伤妇儿楼、肿瘤外科楼、心脑血管内科楼、健康管理中心、培训服务中心。五个功能区的设置,提升了医院临床医技各科间通力合作的诊疗能力和服务广大患者的科学救治能力。是完成老式传统医院向现代化医院转变的重要标志。 与时代发展同步,瞄准现代医学前沿,坚持创新,不懈拼搏,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医疗服务窗口,发挥吉林省北部区域医疗中心示范带动作用,为江城百姓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吉林省肿瘤医院 0431-85872601(总机),0431-85872600
吉林省肿瘤医院是全省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医院始建于1984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开放床位1998张。医院现有职工1603人,集中了全省最优秀的肿瘤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已成为吉林省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肿瘤防治中心。 医院科室设置合理,内设机构67个,有9个省级诊疗治疗研究中心。肿瘤内科和乳腺外科为长春市及吉林省优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科为国家临床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医院还设有两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血液肿瘤病实验室和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吉林省抗癌协会均设在医院。医院是首批“2013-2014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是首批“卫生部国家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单位,是吉林大学、北华大学、江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实习培养基地。 医院时刻坚持“质量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方针,遵循“学术带动学科”的发展理念,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近年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进了多位在科研和临床上都具有很深造诣的专家教授,并多次向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派出科研进修人员,开创了吉林省肿瘤医院蓬勃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医院在肺癌领域尤有建树,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于2009年正式成立,日住院肺癌患者600余人,目前为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的重要成员及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所在地,参与C-TONG临床研究项目多项,成绩卓著;参与了卫生部肺癌诊疗指南的编写;参加了INFORM研究,并在2011年CSCO年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胸外科在胸腔镜、纵隔镜等微创治疗及气管隆突重建术、气管、血管成形肺叶切除术等方面居国内外领先。胸部放疗发展飞速,拥有动态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等先进设备,大力开展精准放疗,紧跟国际放射治疗的最前沿。胸部肿瘤内科在程颖院长的带领下,积极倡导肺癌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已成为全国肺癌研究尤其是小细胞肺癌的领军者。为进一步规范肿瘤多学科诊疗,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医院成立了肺癌、乳腺癌、胃肠肿瘤诊疗协作组,使患者得到更加综合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 医院时刻将引领肿瘤最新治疗技术及推广规范化诊治的重任与后续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科技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方针,遵循“学术带动学科”的发展理念,长期注重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对年轻医生的锻炼培养,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近年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进了多位在科研和临床上都具有很深造诣的专家教授,并多次向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派出科研进修人员。提出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加强国内国际合作的工作思路,在学术与医疗并重的临床实践活动中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开展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的选拔与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加大后续人才储备,开创了吉林省肿瘤医院蓬勃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吉林省肿瘤医院时刻紧跟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前沿。先后引进大批国内外高精尖医疗设备,如64排PET-CT、VMAT(容积弧形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系统)、支气管内超声支气管镜(EBUS)、Cellsearch TM、胸腔镜、腹腔镜、FISH检测系统以及将要引进的达芬奇机器人、射波刀、SPECT等,并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国际先进特色的诊疗技术,如VMAT(容积弧形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系统)技术、适形调强放射治疗、MS-1型电子显微镜下行脑瘤手术治疗、CTC检测、ALK融合基因检测等,立足于国际诊疗技术的前沿,与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相接轨。医院承担多项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863课题及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于2005年医院通过了国家SFDA审评和认定,成为东北地区首批肿瘤专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参加了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111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35项,并多次顺利通过由申办方或第三方组织的稽查工作,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在国内外顶级肿瘤学术会议和杂志期刊中公布和发表,因完成质量高获得国内外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赞誉。血液肿瘤试验室以国际最新领先的研究理念为先导,相继开展了DNA测序法进行EGFR突变及KRAS基因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ERCC1,RRM1,BRCA1等基因表达检测,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填补了省内的空白。 医院在肺癌领域尤有建树,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于2009年正式成立,日住院肺癌患者600余人,目前为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的重要成员及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所在地,参与C-TONG临床研究项目多项,成绩卓著;参与了卫生部肺癌诊疗指南的编写;参加了INFORM研究,并在2011年CSCO年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胸外科在胸腔镜、纵隔镜等微创治疗及气管隆突重建术、气管、血管成形肺叶切除术等方面居国内外领先。胸部放疗发展飞速,拥有动态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等先进设备,大力开展精准放疗,紧跟国际放射治疗的最前沿。胸部肿瘤内科在程颖院长的带领下,积极倡导肺癌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已成为全国肺癌研究尤其是小细胞肺癌的领军者。为进一步规范肿瘤多学科诊疗,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医院在成立了肺癌、乳腺癌、胃肠肿瘤诊疗协作组,并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制定诊疗规范、机构规章制度及工作要求,实行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度和网络多学科会诊,使患者得到更加综合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同时建立组织标本库,留取肺癌组织和血液样本,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医院在自身科研和临床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时刻立足于服务社会及广大患者。2013年8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本着“联合协作深化医改,共享资源惠及民生”的宗旨,成立了吉林省肿瘤医疗服务联合体,四平神农医院为全省第一家加入医疗服务联合体的医院,有效的打开了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将规范的肿瘤治疗技术,高端的服务理念惠及基层百姓。医院还与CSCO等专业性的临床肿瘤学学术团体通力合作,多次成功组织召开了全国性肿瘤规范化培训班及学术会议,如CSCO临床肿瘤学进展学习班、第五届中日韩肺癌专题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等,极大地推动了省内肿瘤专科领域医疗技术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医院还组织专家结合“世界癌症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定期进行省内学术和健康教育巡讲及组织典型病例讨论,并开展大规模的义诊,为推进吉林省肿瘤治疗规范化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得到广大群众与患者的欢迎和赞誉。 几年来,吉林省肿瘤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了质的飞跃,医院床位使用率近三年来都达到了130%以上,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9.5%以上。医院领导班子连续三年被省卫生计生委党组评为优秀领导班子,打造出了省肿瘤医院党组织和党员的优秀品牌。2012年吉林省肿瘤医院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表彰。近年来,吉林省肿瘤医院先后斩获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荣获吉林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省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单位,省直卫生系统先进党委,消费者最信赖的“质量服务双优十佳医疗单位”,长春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业“十杯”赛活动最佳单位,长春市“白求恩杯”赛最佳单位等称号,连续多年被市卫生局评为“精神文明及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14年获得吉林省卫生计生委2013年度直属事业单位考核优秀领导班子荣誉称号。 沐浴着时代的劲风,承载着医者的使命。吉林省肿瘤医院将继续把“人才兴院、科技强院、质量建院,文化立院”作为发展的战略先导,走出一条“以病人为中心,以改革谋发展,以管理增效益,以质量创优势”的科技兴院之路。坚持立足于肿瘤诊疗的最前沿,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科研学术地位,打造肿瘤专科的特色品牌。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秉持大医精诚之心,牵引着生命的希冀,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全心全意服务于广大患者!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0431-85579567(导诊),0431-88796004(急诊电话)
位于新址长春市朝阳区清华路1500号的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是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与吉林大学等六校合并后于2000年命名的,始建于1985年,是国家教育部所属、卫生部直管的一所专科医(学)院,是吉林省及邻近地区口腔医学教育、科研和口腔病防治中心,吉林省及临近地区唯一的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吉林省牙病防治指定的常务办公机构。 医院设有牙体牙髓病科、儿童口腔科、口腔粘膜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中心、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预防保健科、VIP特诊科、急诊科、综合科、麻醉科等临床科室,口腔放射线科、供应室、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理疗室、义齿制作中心、口腔病理室、手术室等医技科室,院长办公室、党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医保办公室、财务部、医务部、科教部、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后勤服务部、物资供应部、人力资源部、保卫部等行政科室。 医院现有教职员工3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4人。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不但竭诚为广大口腔病患者诊疗服务,而且完成了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连读硕士博士研究生、韩国留学生和专升本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这批优秀的团队,还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厅级科研项目共111项。作为全国口腔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单位,参编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正畸学》和《口腔材料学》等全国统编教材,还与兄弟院校合办了《口腔医学研究》和《中国口腔实用杂志》。现占居了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口腔信息网络成员等组织重要席位。 医院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及长春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并在长春市28家医院社会评议监督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优胜单位”,并在全省 “金杯红旗”竞赛中被评为“最佳单位”,在全市“白求恩杯”竞赛中连年达标,被评为“优胜单位”。医院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口腔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中国口腔信息网络”等机构的成员单位。作为吉林省口腔专科等级评审标准制定的牵头单位,在2001年和2008年分别被确立为吉林省医保和长春市医保定点医院,2006年被确立为首批新农合定点医院。 新医疗楼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目前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仪器设备最先进、以博士团队为主的医技人才力量最雄厚的口腔疾病预防、诊疗和口腔医学教育中心。医院拥有180台高档牙科综合治疗机、根管治疗仪、根管治疗显微镜、血气分析仪、纤维外科手术器械、超声骨刀、高频离心铸造机、牙种植机、数字化全景X线机、三维CT机等先进仪器设备。 医院在面向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开展以现代根管治疗技术、种植义齿新技术、颌面外科肿瘤生物膜修补技术、精密附着体、直丝弓矫治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疗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与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韩国延世大学缔结了姊妹校关系,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建立了口腔种植中心。 医院在人性化服务的道路上,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口腔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能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医院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竞争中求生存,生存中求发展”的严峻形势,弘扬拼搏创新精神,强化 “院有特色、科有特点、人有特长”的内部发展定位,展示‘医术精湛、服务亲情、环境优美、收费合理、设施达标和管理人性”的外部社会形象。为建设一所东北地区领先、国内知名和国际上有影响的、和谐的口腔医(学)院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