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一线用药通常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缓解焦虑症状。治疗焦虑症时,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结合是关键,个体化方案尤为重要。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焦虑症的首选药物,常见的有舍曲林、帕罗西汀和氟西汀。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水平来改善情绪和焦虑症状。通常需要2-4周才能显效,副作用较少,常见的是恶心、头痛和失眠。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也是常用的一线药物,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和米那普仑。这类药物通过同时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来增强抗焦虑效果。起效较快,但可能伴有口干、便秘和出汗等副作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和地西泮,常用于急性焦虑发作的短期治疗。这类药物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迅速缓解焦虑症状。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因此需谨慎使用。
心理治疗在焦虑症治疗中同样重要,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常用方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反应来减少焦虑情绪。暴露疗法和放松训练也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对缓解焦虑症状有积极作用。规律运动如跑步、瑜伽和游泳能够释放压力。饮食方面,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亚麻籽,有助于改善情绪。
综合考虑药物、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结合心理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是缓解焦虑症状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