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两个新冠灭活疫苗都已经进入Ⅱ期临床阶段。两组疫苗进度上前后大概十天的差别,分别开展Ⅰ期、Ⅱ期临床。到目前为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灭活疫苗开展的临床已经有1000多名志愿者接种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展的Ⅰ期、Ⅱ期临床合计起来有170多人。
有媒体5月18日报道,美国生物科创公司Moderna(NASDAQ:MRNA)公布了新冠病毒疫苗mRNA-1273早期人体试验数据:45位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最初8位产生了中和抗体,最小剂量(25微克)组在试验第43天时体内抗体水平与新冠肺炎痊愈者相当,而100微克组则“显著超过这一水平”,而且试验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受试验积极数据影响,Moderna昨晚股价上涨近20%(今年以来已上涨超过300%),并带动全球股市上涨,疫情全球爆发之后一度下跌80%的邮轮公司,昨晚股价也上涨超过15%。
临床试验到上市还有距离,通常情况下传统疫苗研发需要5~10年,新冠疫苗预计能缩短至12~18个月。而且疫苗研发成功率不高,近30年来美国FDA总共启动疫苗临床研究试验接近3000次,但是获批上市的疫苗的数量不足20个。而昨晚Moderna的数据公布后,投行高盛的分析师对其疫苗成功率的预测,是75%。
根据太平基金一份研报的分析,CEPI资助了一系列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到2021年计划投入22.75~27.75亿美元,目标是在2021年至少有3款候选疫苗提交上市申请,也就是说,如果把失败疫苗的成本也计算在内,那么对应每款成功上市的疫苗,平摊下来的研发成本在7.58~9.25亿美元。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生产车间
4月下旬,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称,对于疫苗研发的时间表,如果按正常流程,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才能研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