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衰竭处理:急性肾衰竭者尽早行血液透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肝损害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药物;脑膜脑炎型使用甘露醇(1~2g/kg)降低颅内压,抽搐者给予地西泮静脉注射。
预防措施
一
管理传染源
家畜管理:对猪、犬等进行疫苗接种,圈养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定期检测家畜带菌情况,阳性动物及时隔离治疗。
灭鼠工作:采用生态灭鼠与化学灭鼠结合,重点区域(如粮仓、居民区)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
二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接触不明水源,尤其是雨后积水、稻田水及野外溪流。涉水作业时穿戴防水衣裤、胶鞋,皮肤破损者严禁下水。
水源消毒:对可疑污染水源,可按每升水加入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5~10mg,作用30分钟后使用。
三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高发地区人群(尤其是农民、学生)可接种多价钩体疫苗,于流行季节前1个月完成接种,保护率可达80%以上,有效期1年。
暴露后预防:意外接触疫水者,可口服多西环素0.2g单次预防,降低发病风险。
结语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小铭的“小人跳舞”幻觉,警示我们不可轻视野外水域的健康风险。在夏秋季涉水活动中,应提高防护意识,避免皮肤直接接触不明水体。若出现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且有疫水接触史,需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科学防控与公众教育,才能有效降低钩体病的危害,让每一次亲水体验都远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