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癌症早期难检出,责任界定易模糊
到底是体检机构“走流程”,还是疾病早期隐匿难发现,大家往往对此各执一词。
如今很多人参加的体检,都是由单位统一安排的,这些体检项目并不是专门针对癌症的防癌体检,而是常规体检。常规体检与癌症筛查,确实存在本质区别。普通体检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肿瘤筛查只是附带项目,而专业的防癌体检需要根据个体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风险因素,量身定制筛查方案。
例如,早期肺癌需要通过胸部CT才能够发现,而绝大多数体检,做的都是胸片检查,胸片的灵敏度以及敏感性低,较难发现早期肺癌。食管癌和胃癌,只能够做胃镜才能够早期发现,做B超或者抽血检查是很难发现的。大肠癌只能够通过肠镜检查来发现,而查大便常规,癌胚抗原CEA均有可能漏诊。
因此就有可能出现“年年体检都正常,但却查出癌症晚期”的案例。
尽管如此,但在多个过往案例中,也存在体检机构应当发现却未发现病灶,或明明已经发现病灶,却未起到告知患者的情况。
例如上述提到的广州天河区某体检机构的案例中,员工陈某分别在2019年、2021年到某门诊公司进行体检,该体检机构以“肿瘤早筛查”为经营卖点对陈某进行胸部CT检查,但没有及时发现其肺部已存在大小约12.5mm×12.3mm的实质性结节,更无任何建议提醒,明显对陈某的胸部影像诊断存在漏诊行为。对此,法院认定体检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判赔偿13.7万元。
3、体检漏诊导致延误治疗,谁来为此“买单”?
体检是守护健康的重要防线,一旦漏诊、误诊,就会“防线失守”,很可能给体检者带来无法挽回的健康损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因此,体检这件事,除了需要体检机构和医务人员有专业能力,更需要的是敬畏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