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疾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挑战
自1961年首例报告以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不足200例,但病死率超95%。我国曾报告数例散发病例,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值得注意的是,该病虽罕见,但近年呈上升趋势,可能与气候变化导致水温升高、淡水活动增加有关。
高危行为:淡水游泳、跳水、潜水时呛水,或用未消毒水洗鼻。
防护建议:避免在氯浓度不足的泳池或自然水域潜水;游泳时佩戴鼻夹或保持头部露出水面;洗鼻使用煮沸冷却水或生理盐水,禁用自来水;皮肤伤口避免接触污染水源。
现有的治疗手段
目前以两性霉素B为主药,通过静脉注射及脑室内给药提高疗效。部分研究显示,联合使用米替福新、酮康唑等药物可能改善预后,但缺乏大规模临床验证。
儿童病例因筛状板孔隙较大更易感染,但治疗药物多基于成人数据,儿童剂量调整及安全性证据不足。国内曾报道通过多学科会诊(MDT)制定个体化方案成功救治患儿的案例,提示早期联合用药及支持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食脑虫”感染,早发现、早治疗仍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