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卫健委调查头孢致死风波,为何医院不做皮试?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要么更换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效果较差。若患儿感染情况相对重,就只能上更高阶、无需皮试的抗生素,增加经济负担。”项云说。

《指导原则》明确指出,皮试适应证偏宽泛、皮试操作不规范、结果判读不正确等现象,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急救应对不足,浪费医疗资源,延误患者治疗,缩窄抗菌药物选择范围等后果。

2024年,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医护人员发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管理与成效》,在对该院2019年、2020年、2021年住院患者调查后发现,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变化,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皮试成本等均显著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疗机构如何避免严重事件发生?

目前,尽管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内,使用头孢菌素前无需进行皮试已成为共识,但这仍然难以打消所有医护人员的顾虑。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4年发表的一项涵盖56家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指导原则》颁布后一年,仍有23家医疗机构在进行头孢菌素皮试。30%的调查对象认为,出于保护医务人员的目的,应该保留常规皮试。

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更为常见。项云在下社区医疗机构坐诊时也经常发现,不少医生还坚持保留头孢菌素的皮试习惯,“我和他们说,三甲医院都不做了,为什么你们还在做?他们会认为,那万一碰到过敏了,怎么办?”

医护人员的担忧主要源于潜在的医疗纠纷。对此,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告诉“医学界”,在满足《指导原则》以及相关指南、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单纯“未做头孢皮试”并不会归结为医疗机构的过错。

上一页3/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