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指导原则》颁发前,大多判例中医疗机构的责任,也源于其他医疗环节,包括是否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起到告知义务、监护是否做到位、抢救是否及时并符合规范等。”张勇说。
为了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李璐告诉“医学界”,“医院门诊输液室会至少配备一个在岗护士,巡回监护,尤其针对无法准确回答既往过敏史的患者,会更加注意输液后患者的反应。”
项云同样表示,“对于曾发生其他过敏事件的患儿,评估可能属于高敏体质的,我们也会在输注头孢时更加留意观察。”
据媒体报道,在此次的湖北宜昌市的医疗事件中,家属声称在观看医院监控视频后发现,护士在输上头孢后当即离开,直到路人帮助呼救后,才有医护人员返回现场,认为医院因抢救不及时,导致患者死亡。
张勇认为,现场情况仍有待最终调查结果,但根据《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管理,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反应。《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同样规定,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
在张勇看来,因害怕发生医疗纠纷而滥用皮试是“因噎废食”。“医院应该做的,是进一步完善院内相应的诊疗和管理规范,完善病历书写,一方面可以避免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即便发生了医疗纠纷,也有充分依据进行举证。”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青霉素还是头孢菌素,事实上皮试的预测作用,也仅限于少数药物引发的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对非IgE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无预测价值,无法完全规避过敏风险。
“头孢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相对其在抗感染领域发挥的治疗作用,在合理用药、做好医疗应对措施等的情况下,并无需过分担忧。”项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