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又有送鸡蛋的活动,张大妈后立马拿着袋子出门了,结果就碰到了邻居吴姐。
“吴姐啊,超市又有送鸡蛋的活动了,赶紧的!”
“送鸡蛋?这玩意我可不要,现在都在说鸡蛋会导致心脏病和癌症的!”
“怎么可能?你听岔了吧?”张大妈不可置信的看着吴姐。
吴姐把手机里的科普文给张大妈看,“喏,专家说了,鸡蛋胆固醇高,吃多了不好。”
“不是啊,这都吃了大半辈子的鸡蛋了,家里人现在都好好的啊,这假的吧?”
“信不信由你,反正鸡蛋白送我也不要的。”说完,吴姐头也不回的走了。
鸡蛋是很常见的食物,但近些年关于鸡蛋的议论却从未停止。所谓蛋红是非多,今天我们就来一探鸡蛋背后的“健康密码”!
一、研究发现:每天多吃鸡蛋,死亡风险会增加?
鸡蛋是实惠方便的食物,一般60g鸡蛋约有6.3g蛋白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因而是人体优质蛋白主要来源。当然,鸡蛋中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也对人体极其重要。
而一篇发表在一篇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的论文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
这项研究出自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焦晶晶教授、章宇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对52万名参与者的数据,评估鸡蛋与胆固醇摄入两者与全因以及特定病因死亡率的关系。
在随访中,研究人员发现队列中共超12万例死亡,经过调整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饮食因素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全蛋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鸡蛋以及胆固醇的摄入,与更高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有相关性。
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明确将鸡蛋列入国家膳食指南中。但这项研究的出现也让人们产生恐慌:鸡蛋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是不是不能吃了?
二、问题来了,鸡蛋还能不能吃?
其实,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这项研究存在三点局限:
研究数据包含过多混杂因素,难以完全校正。比如参与者中喜欢吃鸡蛋的人或有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均会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主要针对美国人,而中国人的饮食和美国人是大不相同的。
研究人群范围小,主要集中在超重中老年人,无法完整反映整个人群情况。
另外,该研究表明胆固醇摄入与健康风险的联系,却未直接证明鸡蛋导致癌症。同时,还有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适量吃鸡蛋并不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该研究价值不大。
2018年《心脏》一研究指出,与不吃鸡蛋的相比,每日一颗鸡蛋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会降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也表示,鸡蛋富优质蛋白、维生素、卵磷脂等,吸收利用率也很高。
所以,从营养角度来看的话,鸡蛋仍然值得被推荐。但鸡蛋要怎么吃以及吃多少才合适呢?我们先来看几个研究。
波士顿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发表在《Nutrients》的研究发现,每周食用≥5个鸡蛋与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或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
2020年,《BMJ》中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亚洲人群中,每天适量的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能够降低8%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但是,一项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中研究指出,与每周鸡蛋量≤6个的人相比,每周鸡蛋量>6的人与死亡风险增加35%相关。
很显然,适量食用鸡蛋对健康有益处,但要注意鸡蛋食用不可过量。
那么每天吃多少鸡蛋最合适呢?
其实这要结合日常饮食结构来看,比如饮食有摄入肉奶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食物,那一天1个鸡蛋。但如果饮食中蛋白质不丰富,则一天1~2个鸡蛋也是可以的。
三、鸡蛋也能变成“毒蛋”,这几种蛋尽量少碰
鸡蛋营养丰富,如果长期合理摄入鸡蛋,那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这三个好处显而易见。
1、免疫力更强
鸡蛋的优质蛋白是身体组织以及维持免疫健康的关键,不仅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也能促进抗体生成,从而帮助增强免疫力。另外,鸡蛋中丰富的维生素也在调节免疫方面发挥作用。
2、心脏更健康
鸡蛋富含的钾元素能够平衡体内电解质,帮助调节血压,从而促进心脏能够正常收缩和舒张,让心脏更健康。另外,鸡蛋中的硒作为抗氧化剂也能保护心脏。
3、衰老速度更慢
鸡蛋中的胆碱是大脑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特别是中老年人,长期适量吃鸡蛋能帮助减缓大脑记忆力衰老速度。
尽管有大量研究证实鸡蛋对身体益处多多,但错误食用鸡蛋却可能为健康带来副作用。
1、注意烹饪方式
过度加热或过长时间烹煮都会加速鸡蛋营养的流失,因而鸡蛋最好的烹饪方式是清蒸、水煮。而像炸蛋、煎蛋等烹饪方式,不仅破坏了鸡蛋营养,所含大量的油脂正是损伤心脑血管的祸首。
2、尽量不吃生鸡蛋
生鸡蛋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不及煮熟的,仅为51%。且生鸡蛋还讲究无菌,否则蛋壳上会沾染沙门氏菌而造成感染。
鸡蛋是餐桌上极为普通的食物,营养丰富也十分容易被人体吸收。需要注意的是鸡蛋食用不可过量,健康人一般每天一颗即可,并且鸡蛋宜水煮清蒸,而不宜煎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