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头晕不一定是中暑 高温天谨防“热中风”

近期,多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有些人出现了热中风的情况。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展淑琴对记者表示,切勿将热中风与中暑混淆,并自行采取一些降温、降暑措施,从而耽误治疗最佳时机。

展淑琴介绍,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从发病季节上来说,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温度在0℃以下的寒冬,另一个是气温超过32℃的盛夏。发生于高温天气的中风,又称为热中风,大多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她说,热中风后,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各种运动障碍,如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口角歪斜;感觉障碍,如发生在口唇、面舌、肢体的麻木;还有患者会出现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的改变等。

“头晕是热中风早期症状之一,中暑也有这个症状。因此,早期识别热中风很重要。”展淑琴说,可以通过“卒中120”原则来判断是否属于热中风:“1”一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两只胳膊平行举起时有单侧无力,“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表达困难,甚至无法准确表达基础的短句。如果符合以上的一条或几条,热中风的风险就比较大,一定要及时就医。

“而中暑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环境下身体温度调节功能紊乱,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体温急剧升高,从而产生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中暑患者的体温一般很高,常常在40℃左右,大多曾受到阳光过度照射,或者曾靠近热源等。”展淑琴说。

展淑琴表示,以下三种情况容易诱发热中风:

一是未能及时补水。随着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出汗明显增多,体内水分流失,如果水分未得到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血液流速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脑部缺血、缺氧,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上一页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