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的心脏早搏
徐爱民介绍,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如果突然提前跳动,就被称为早搏(过早搏动)。一般每分钟早搏次数低于6次为偶发早搏,多为生理性早搏,易在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熬夜、抽烟喝酒、喝过多咖啡浓茶、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
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些人会出现心脏早搏,如果动态心电图评估是属于偶发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症状,多数注意观察就可以,通常无需药物治疗。若早搏频发,伴有胸闷、气短或本身患有其他心脏疾病,则需要及时到心脏内科进行评估。
窦性心律不齐
“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窦房结,它能自动、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因此,正常心律叫做窦性心律。”徐爱民介绍,窦性心律节律相对规整,但心跳次数也就是心率在时刻变化。“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能和人们做心电图时的情绪有关,例如生气、紧张、兴奋,包括服用某些药物后,都会影响到心律结果,一般平静休息后可以缓解。
如果没有出现心慌等明显症状,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儿童、青少年在发育期也常出现窦性心律不齐,不用特别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大多会恢复正常。
血常规轻微超标或降低
在体检报告中,血常规等常规检验项目后,会标注出对应的参考值,参考值通常代表该项检查的正常范围。专家介绍,当某项指标超过或低于参考值,体检报告上就会出现“↑”“↓”。超标或者降低的值只多(少)一点点,在检验医学上叫临界值。
“血常规检查出现临界值的情况很常见,因为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徐爱民介绍,例如血液采集的部位、保存方式及送检时间等,性别、年龄、居住地的海拔高度甚至包括季节的变化都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干扰。因此,在指标只高一点点或低一点点且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医生一般认为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