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我们常会看到关于心源性猝死的报道。患者往往看起来年轻体壮、没有患病史,但由于一次剧烈运动,或连续加班熬夜等原因而突发猝死,让人猝不及防,唏嘘不已。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猝死的发生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说,猝死事件让人猝不及防,目前尚无有效的预测手段。
猝死患者
大多是看起来身体健康的人
大多数人认为,猝死患者本身都有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杨进刚说,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在所有猝死的病人中,占比例最大的,实际上是看起来比较正常的人。而曾发生过严重的心衰、已经得过心肌梗死或心率失常性疾病的患者,在所有猝死的人中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二八定律,即在医院里看到的猝死患者只占到所有猝死病例的不到20%。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课题组曾做过一项研究,心梗是猝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在所有患有心梗的病人中,大约有一半是被认为发生心源性猝死概率很低的患者。另外,国外有研究还显示,每两个初发冠心病人中就有一个会发生心梗或者猝死,初发冠心病是指在未发生过任何心脏疾病的情况下,首次发生冠心病,所以说猝死猝不及防。
冠心病实际上是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造成的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发现,30岁以上人群,有50%的人有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在60岁时,有80%~90%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年龄在80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更高。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在人群中是很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血管壁变化,如斑块破裂、内皮细胞受损、促凝物质成分暴露,这些都可以引起血栓,血栓致冠状动脉出现严重堵塞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的发生。